- 形容两个人都好的词(形容双方都好的成语):一举两得,不分上下,不相上下,两全其美,两败俱伤,分庭抗礼,势均力敌,各不相下,各得其所,平分秋色,平起平坐,旗鼓相当,蚌鹬相持,针锋相对。
1、一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释义:一举两得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2、不分上下 bù fēn shàng xià
释义:不分上下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3、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不相上下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4、两全其美 liǎng quán qí měi
释义:两全其美 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处: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5、两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释义:两败俱伤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6、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7、势均力敌 shì jūn lì dí
释义:势均力敌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8、各不相下 gè bù xiāng xià
释义:各不相下 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9、各得其所 gè dé qí suǒ
释义: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0、平分秋色 píng fēn qiū
释义:平分秋色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11、平起平坐 píng qǐ píng zuò
释义:平起平坐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12、旗鼓相当 qí gǔ xiāng dāng
释义:旗鼓相当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13、蚌鹬相持 bàng yù xiāng chí
释义:蚌鹬相持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出处:《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14、针锋相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