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避免犯错的成语(形容避免惩罚的成语):杀鸡哧猴,人心大快,劝善惩恶,劝善戒恶,劝善黜恶,哀矜惩创,坏人坏事,大义灭亲,奉辞罚罪,带罪立功,恩威并用,恩威并行,恭行天罚,恶贯久盈,恶贯已盈,惩一儆众,惩一儆百,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恶劝善,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杀鸡儆猴,杀鸡吓猴,杀鸡骇猴,法不责众,甘心鈇钺,皮开肉绽,罚不及嗣,罚不当罪,罚不责众,罚弗及嗣,贯盈恶稔,赏功罚罪,赏劳罚罪,马腹逃鞭,龚行天罚,不测之诛,赏信必罚,恩深法弛。
1、杀鸡哧猴 shā jī chī hóu
释义:杀鸡哧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2、人心大快 rén xīn dà kuài
释义:人心大快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3、劝善惩恶 quàn shàn chéng è
释义:劝善惩恶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4、劝善戒恶 quàn shàn jiè è
释义:劝善戒恶 见“劝善惩恶”。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5、劝善黜恶 quàn shàn chù è
释义:劝善黜恶 见“劝善惩恶”。
出处:《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6、哀矜惩创 āi jīn chéng chuàng
释义:哀矜惩创 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出处:宋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7、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8、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9、奉辞罚罪 fèng cí fá zuì
释义:奉辞罚罪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10、带罪立功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带罪立功 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
出处:清 李渔《蜃中楼 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11、恩威并用 ēn wēi bìng yòng
释义:恩威并用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12、恩威并行 ēn wēi bìng xíng
释义:恩威并行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13、恭行天罚 gōng xíng tiān fá
释义: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14、恶贯久盈 è guàn jiǔ yíng
释义:恶贯久盈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出处: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15、恶贯已盈 è guàn yǐ yíng
释义:恶贯已盈 同“恶贯满盈”。
出处:《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16、惩一儆众 chéng yī jǐng zhòng
释义:惩一儆众 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17、惩一儆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惩一儆百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18、惩一戒百 chéng yī jiè bǎi
释义:惩一戒百 见“惩一警百”。
出处: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19、惩一警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惩一警百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出处: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20、惩恶劝善 chéng è quàn shàn
释义: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出处: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21、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22、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23、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24、杀鸡吓猴 shā jī xià hóu
释义:杀鸡吓猴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25、杀鸡骇猴 shā jī hài hóu
释义:杀鸡骇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26、法不责众 fǎ bù zé zhòng
释义:法不责众 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27、甘心鈇钺 gān xīn fū yuè
释义:甘心鈇钺 甘心:情愿;鈇钺:同“斧钺”,古代军法杀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罚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28、皮开肉绽 pí kāi ròu zhàn
释义: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29、罚不及嗣 fá bù jí sì
释义:罚不及嗣 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30、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罚不当罪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31、罚不责众 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不责众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32、罚弗及嗣 fá fú jí sì
释义:罚弗及嗣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33、贯盈恶稔 guàn yíng è rěn
释义:贯盈恶稔 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隋书·炀帝纪下》:“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34、赏功罚罪 shǎng gōng fá zuì
释义:赏功罚罪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出处: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35、赏劳罚罪 shǎng láo fá zuì
释义:赏劳罚罪 见“赏功罚罪”。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36、马腹逃鞭 mǎ fù táo biān
释义: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37、龚行天罚 gōng xíng tiān fá
释义:龚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38、不测之诛 bù cè zhī zhū
释义:不测之诛 测:估计;诛:惩罚。不可估计的惩处。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初获不赀之常,终陷不测之诛。"
39、赏信必罚 shǎng xìn bì fá
释义:赏信必罚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40、恩深法弛 ēn shēn fǎ chí
释义:恩深法弛 弛:废弛。因恩情深厚而不执行法纪,使犯罪的人逃脱应受到的惩罚。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相从患难,共守孤城,推食解衣,情同骨肉。乃恩深法弛,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