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气势宏大的成语(形容气势宏大的成语有):倒海移山,儿女英雄,出口伤人,函牛之鼎,剑拔弩张,回山倒海,地动山摇,大气磅礴,奋发图强,宏伟壮观,富丽堂皇,怀山襄陵,惊天动地,成千上万,扑天盖地,排山倒海,气冲牛斗,气凌霄汉,气势汹汹,气势磅礴,气压山河,气吞山河,气吞湖海,气吞虹霓,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狂风怒吼,称斤注两,翻天覆地,蓬蓬勃勃,避其锐气,铺天盖地,长江大河,雷厉风行,风云变色,风行电击,龙威虎震,节节胜利,不明事理,不拘绳墨。
1、倒海移山 dǎo hǎi yí shān
释义:倒海移山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2、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3、出口伤人 chū kǒu shāng rén
释义:出口伤人 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4、函牛之鼎 hán niú zhī dǐng
释义:函牛之鼎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5、剑拔弩张 jiàn bá nǔ zhāng
释义:剑拔弩张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出处: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6、回山倒海 huí shān dǎo hǎi
释义:回山倒海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7、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
释义:地动山摇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出处: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8、大气磅礴 dà qì páng bó
释义:大气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形容气势盛大。
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9、奋发图强 fèn fā tú qiáng
释义:奋发图强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10、宏伟壮观 hóng wěi zhuàng guān
释义:宏伟壮观 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出处:肖兵《太行青松》:“在松柏映衬下,那盘绕在山腰的红旗渠更加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11、富丽堂皇 fù lì táng huáng
释义: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豪华美丽、雄伟壮大。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12、怀山襄陵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释义:怀山襄陵 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13、惊天动地 jīng tān dòng dì
释义:惊天动地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4、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释义:成千上万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5、扑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扑天盖地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16、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排山倒海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7、气冲牛斗 qì chōng niú dǒu
释义:气冲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出处: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18、气凌霄汉 qì líng xiāo hàn
释义:气凌霄汉 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
出处: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锡文》:“公精贯朝日,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
19、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释义:气势汹汹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20、气势磅礴 qì shì páng bó
释义:气势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21、气压山河 qì yā shān hé
释义:气压山河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22、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3、气吞湖海 qì tūn hú hǎi
释义:气吞湖海 犹气吞山河。
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24、气吞虹霓 qì tūn hóng ní
释义:气吞虹霓 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出处: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25、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26、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浩浩荡荡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27、狂风怒吼 kuáng fēng nù hǒu
释义:狂风怒吼 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28、称斤注两 chēng jīn zhù liǎng
释义:称斤注两 称:衡量轻重;注:专注。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取士》:“只看如今称斤注两,做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29、翻天覆地 fān tiān fù dì
释义:翻天覆地 覆;翻过来。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彻底。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
30、蓬蓬勃勃 péng péng bó bó
释义:蓬蓬勃勃 繁荣旺盛的样子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各学校各机关各部队的宪政促进会呀,蓬蓬勃勃,办得很好。”
31、避其锐气 bì qí ruì qì
释义:避其锐气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32、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33、长江大河 cháng jiāng dà hé
释义:长江大河 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出处: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34、雷厉风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释义: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35、风云变色 fēng yún biàn sè
释义:风云变色 风云:比喻变幻的局势。比喻局势变化大
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36、风行电击 fēng xíng diàn jī
释义: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
出处:《隋书·扬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37、龙威虎震 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38、节节胜利 jié jié shèng lì
释义:节节胜利 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39、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40、不拘绳墨 bù jū shéng mò
释义:不拘绳墨 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有侄儿郭仲翔,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