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生气的成语词语有哪些(形容生气的十个成语):发怒穿冠,东怒西怨,东怨西怒,冲冠发怒,冲冠怒发,冲冠眦裂,勃然变色,勃然大怒,发上冲冠,发怒冲冠,变色之言,吹胡子瞪眼,吹胡子瞪眼睛,咄嗟叱咤,回嗔作喜,大发雷霆,忿然作色,愤愤不平,戟指怒目,拂衣而去,拂袖而去,拂袖而起,敢怒敢言,根深蒂固,横眉怒目,横眉怒视,横眉立目,河东狮子,河东狮子吼,火冒三丈,火冒三尺,疾声厉色,疾言厉色,疾言怒色,瞋目切齿,肝胆欲碎,艴然不悦,藏怒宿怨,赫然而怒,春笋怒发。
1、发怒穿冠 fà nù chuān guān
释义:发怒穿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2、东怒西怨 dōng nù xī yuàn
释义: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3、东怨西怒 dōng yuàn xī nù
释义:东怨西怒 谓任意指责别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4、冲冠发怒 chōng guàn fā nù
释义:冲冠发怒 见“冲冠怒发”。
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5、冲冠怒发 chōng guàn nù fā
释义:冲冠怒发 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6、冲冠眦裂 chōng guàn zì liè
释义: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7、勃然变色 bó rán biàn sè
释义: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8、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释义: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9、发上冲冠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释义:发上冲冠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0、发怒冲冠 fā nù chōng guàn
释义:发怒冲冠 同“发上冲冠”。
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11、变色之言 biàn sè zhī yán
释义: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出处:《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12、吹胡子瞪眼 chuī hú zi dèng yǎn
释义:吹胡子瞪眼 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出处: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13、吹胡子瞪眼睛 chuī hú zǐ dèng yǎn jīng
释义:吹胡子瞪眼睛 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00回:“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下来咧,吹胡子瞪眼睛的。”
14、咄嗟叱咤 duō jiē chì zhà
释义:咄嗟叱咤 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出处:宋·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15、回嗔作喜 huí chēn zuò xǐ
释义:回嗔作喜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16、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释义:大发雷霆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17、忿然作色 fèn rán zuò sè
释义:忿然作色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18、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19、戟指怒目 jǐ zhǐ nǔ zhāng
释义:戟指怒目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20、拂衣而去 fú yī ér qù
释义:拂衣而去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21、拂袖而去 fú xiù ér qù
释义: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22、拂袖而起 fú xiù ér qǐ
释义:拂袖而起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23、敢怒敢言 gǎn nù gǎn yán
释义: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24、根深蒂固 gēn shēn dì gù
释义:根深蒂固 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5、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释义:横眉怒目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26、横眉怒视 héng méi nù shì
释义:横眉怒视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27、横眉立目 héng méi lì mù
释义:横眉立目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28、河东狮子 hé dōng shī zǐ
释义:河东狮子 旧指妒悍的妇女。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29、河东狮子吼 hé dōng shī zi hǒu
释义:河东狮子吼 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出处:宋 洪迈《容斋三笔 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30、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1、火冒三尺 huǒ mào sān chǐ
释义: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32、疾声厉色 jí shēng lì sè
释义:疾声厉色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出处: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33、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34、疾言怒色 jí yán nù sè
释义: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35、瞋目切齿 chēn mù qiè chǐ
释义:瞋目切齿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36、肝胆欲碎 gān dǎn yù suì
释义: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37、艴然不悦 fú rán bù yuè
释义:艴然不悦 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38、藏怒宿怨 cáng nù sù yuàn
释义: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39、赫然而怒 hè rán ér nù
释义:赫然而怒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40、春笋怒发 chūn sǔn mù fā
释义:春笋怒发 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