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说话清晰的词语(形容说话很清楚的成语):一丝不紊,一字一句,一字一板,不明不白,不正之风,不知所云,不知所措,不知所言,井井有条,前言不搭后语,半吐半露,半吞半吐,叽哩咕噜,叽里咕噜,名不虚传,名正言顺,含含糊糊,含糊不清,头头是道,心拙口夯,无所不在,明明白白,明辨是非,期期艾艾,清清楚楚,牙白口清,理屈词穷,神志不清,笨嘴拙腮,笨嘴拙舌,笨嘴笨腮,笨嘴笨舌,结结巴巴,词不逮意,词钝意虚,躲躲闪闪,钝口拙腮,颠三倒四,驴唇马嘴,词不逮理。
1、一丝不紊 yī sī bù wěn
释义:一丝不紊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出处: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2、一字一句 yī zì yī jù
释义:一字一句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3、一字一板 yī zì yī bǎn
释义: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出处: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4、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不明不白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5、不正之风 bù zhèng zhī fēng
释义: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6、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7、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8、不知所言 bù zhī suǒ yán
释义:不知所言 见“不知所云”。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井井有条 jǐng jǐng yǒu tiáo
释义:井井有条 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出处: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10、前言不搭后语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释义:前言不搭后语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11、半吐半露 bàn tǔ bàn lù
释义: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12、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13、叽哩咕噜 jī lǐ gū lū
释义:叽哩咕噜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是个好些儿的,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
14、叽里咕噜 jī lǐ gū lū
释义:叽里咕噜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15、名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名不虚传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16、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名正言顺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7、含含糊糊 hán hán hū hū
释义:含含糊糊 含混不清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18、含糊不清 hán hú bù qīng
释义:含糊不清 躲躲闪闪,缺乏明确的表态。模棱两可,暧昧
出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组织直到每个支部的态度都要十分坚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现。”
19、头头是道 tóu tóu shì dào
释义:头头是道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20、心拙口夯 xīn zhuō kǒu bèn
释义: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21、无所不在 wú suǒ bù zài
释义:无所不在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22、明明白白 míng míng bái bái
释义: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23、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释义: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24、期期艾艾 qī qī ài ài
释义: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5、清清楚楚 qīng qīng chǔ chǔ
释义:清清楚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26、牙白口清 yá bái kǒu qīng
释义:牙白口清 比喻说话清楚。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27、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8、神志不清 shén zhì bù qīng
释义:神志不清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29、笨嘴拙腮 bèn zuǐ zhuō sāi
释义:笨嘴拙腮 口才不行,不会说话
出处: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笨嘴拙腮的。”
30、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释义:笨嘴拙舌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31、笨嘴笨腮 bèn zuǐ bèn sāi
释义:笨嘴笨腮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32、笨嘴笨舌 bèn zuǐ bèn shé
释义: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33、结结巴巴 jiē jiē bā bā
释义:结结巴巴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34、词不逮意 cí bù dǎi yì
释义:词不逮意 犹言词不达意。
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35、词钝意虚 cí dùn yì xū
释义:词钝意虚 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36、躲躲闪闪 duǒ duǒ shǎn shǎn
释义: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37、钝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释义: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38、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39、驴唇马嘴 lǘ chún mǎ zuǐ
释义:驴唇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40、词不逮理 cí bù dài lǐ
释义: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