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无话不说的成语(形容无话不说的成语):不吐不快,千言万语,口若悬河,哑口无言,夏虫语冰,张口结舌,振振有词,支支吾吾,无从置喙,无可奉告,无可置喙,理屈词穷,理直气壮,百口莫辩,相顾无言,知无不言,站不住脚,绝口不道,缄口不言,言无不尽,词穷理尽,词穷理屈,词穷理绝,辞穷理尽,辞穷理屈,辞穷理极,钳口不言,难以启齿,难言之隐,默默无闻,无善可述,欲哭无泪,外交辞令。
1、不吐不快 bù tǔ bù kuài
释义:不吐不快 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出处: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2、千言万语 qiān yán wàn yǔ
释义:千言万语 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出处:《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3、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口若悬河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4、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5、夏虫语冰 xià chóng yǔ bīng
释义:夏虫语冰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6、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7、振振有词 zhèn zhèn yǒu cí
释义:振振有词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8、支支吾吾 zhī zhī wú wú
释义: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9、无从置喙 wú cóng zhì huì
释义:无从置喙 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出处:清·庆兰《莹窗异草三编·宠眉叟》:“卢年禾三旬,断狱精严,令人无从置喙。”
10、无可奉告 wú kě fèng gào
释义:无可奉告 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其实是‘无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语气略觉轻些。”
11、无可置喙 wú kě zhì huì
释义:无可置喙 犹言没话可说。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则上下猜疑尽释,谗口无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岂不善哉!”
12、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3、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释义: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14、百口莫辩 bǎi kǒu mò biàn
释义: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处: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15、相顾无言 xiāng gù wú yán
释义:相顾无言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6、知无不言 zhī wú bù yán
释义: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17、站不住脚 zhàn bù zhù jiǎo
释义:站不住脚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18、绝口不道 jué kǒu bù dào
释义:绝口不道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19、缄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释义:缄口不言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20、言无不尽 yán wú bù jìn
释义: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出处:《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21、词穷理尽 cí qióng lǐ jìn
释义:词穷理尽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出处: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22、词穷理屈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出处: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23、词穷理绝 cí qióng lǐ jué
释义:词穷理绝 同“词穷理尽”。
出处:《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
24、辞穷理尽 cí qióng lǐ jìn
释义:辞穷理尽 辞:文辞;穷:完,尽。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入理岂同尽。”
25、辞穷理屈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出处:《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26、辞穷理极 cí qióng lǐ jí
释义:辞穷理极 辞:文辞;穷:完,尽;极:终,到头。无话可说,无理可辩
出处: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诚愿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请,辞穷理极,非如向时避让职事犹在可冒之地。”
27、钳口不言 qián kǒu bù yán
释义:钳口不言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28、难以启齿 nán yǐ qǐ chǐ
释义:难以启齿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29、难言之隐 nán yán zhī yǐn
释义:难言之隐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出处: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30、默默无闻 mò mò wú wén
释义: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31、无善可述 wú shàn kě shù
释义:无善可述 没有什么好处可说。
32、欲哭无泪 yu ku wu lei
33、外交辞令 wài jiāo cí lìng
释义:外交辞令 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指外交上应对得体的言词。也指一般场合中得体、中听的敷衍应付性的言语。
出处: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