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 惊讶的词语(形容惊讶的成语有什么):躭惊受怕,冻浦鱼惊,动地惊天,动魄惊心,匕鬯不惊,匕鬯无惊,吃惊受怕,吊胆惊心,多种多样,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宠辱不惊,宠辱若惊,得意洋洋,怵目惊心,愤风惊浪,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打鸭惊鸳,打鸭惊鸳鸯,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春风得意,狗吠不惊,狗吠之惊,瞠目结舌,瞪目结舌,瞪眼咋舌,称心如意,耳闻目见,耽惊受怕,胆丧魂惊,被宠若惊,触目惊心,边尘不惊,飞鸟惊蛇,骇人听闻,鬼哭神惊,高世骇俗。
- 1、躭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躭惊受怕 犹言担受惊吓。 -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2、冻浦鱼惊 dòng pǔ yú jīng - 释义:冻浦鱼惊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出处:《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3、动地惊天 dòng dì jīng tiān - 释义:动地惊天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4、动魄惊心 dòng pò jīng xīn - 释义: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出处: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 5、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 - 释义:匕鬯不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 出处: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 6、匕鬯无惊 bǐ chàng wú jīng - 释义:匕鬯无惊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 出处: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 7、吃惊受怕 chī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吃惊受怕 受惊骇。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 8、吊胆惊心 diào dǎn jīng xīn - 释义:吊胆惊心 犹言吊胆提心。 - 出处:《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 9、多种多样 duō zhǒng duō yàng - 释义:多种多样 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 出处: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 10、大吃一惊 dà chī yī jīng - 释义:大吃一惊 形容非常吃惊。 -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11、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12、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 - 释义:宠辱不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 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 13、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 释义: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14、得意洋洋 dé yì yáng yáng - 释义: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15、怵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g - 释义:怵目惊心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 出处: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 16、愤风惊浪 fèn fēng jīng làng - 释义:愤风惊浪 狂风骇浪。 - 出处:《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17、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 18、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 释义: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 19、打鸭惊鸳 dǎ yā jīng yuān - 释义:打鸭惊鸳 见“打鸭惊鸳鸯”。 - 出处: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 20、打鸭惊鸳鸯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 释义:打鸭惊鸳鸯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 出处: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 21、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担惊受怕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22、担惊受恐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释义:担惊受恐 见“担惊忍怕”。 -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23、担惊忍怕 dān jīng rěn pà - 释义: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 24、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 释义:春风得意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 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25、狗吠不惊 gǒu fèi bù jīng - 释义: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 26、狗吠之惊 gǒu fèi zhī jīng - 释义:狗吠之惊 谓小惊忧。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 27、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 释义: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28、瞪目结舌 dèng mù jié shé - 释义: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出处: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29、瞪眼咋舌 dèng yǎn zé shé - 释义:瞪眼咋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 出处: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30、称心如意 chèn xīn rú yì - 释义:称心如意 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完全符合心意。 - 出处:宋 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 31、耳闻目见 ěr wén mù jiàn - 释义:耳闻目见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32、耽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耽惊受怕 担受惊吓 - 出处: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33、胆丧魂惊 dǎn sàng hún jīng - 释义: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 -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 34、被宠若惊 bèi chǒng ruò jīng - 释义:被宠若惊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 出处: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 35、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出处: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36、边尘不惊 biān chén bù jīng - 释义:边尘不惊 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 37、飞鸟惊蛇 fēi niǎo jīng shé - 释义: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 38、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 释义:骇人听闻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 39、鬼哭神惊 guǐ kū shén jīng - 释义:鬼哭神惊 形容极度惊恐。 - 出处:《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40、高世骇俗 gāo shì hài sú - 释义:高世骇俗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