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焦急的四字词语成语(形容焦急的四字成语有):寝食难安,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寝食不安,左右为难,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心焦如焚,忐忑不安,急赤白脸,扒耳搔腮,捶胸顿足,搓手顿足,无可奈何,焦眉苦脸,苦身焦思,热锅上的蚂蚁,腹热心煎,急痛攻心,腹热肠荒。
1、寝食难安 qin shi nan an
释义:寝食难安 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
2、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释义:坐立不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3、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4、寝食不安 qǐn shí bù ān
释义:寝食不安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出处:《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5、左右为难 zuǒ yòu wéi nán
释义:左右为难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6、度日如年 dù rì rú nián
释义:度日如年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7、心急如焚 xīn jí rú fén
释义: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8、心焦如焚 xīn jiāo rú fén
释义:心焦如焚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出处: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9、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0、急赤白脸 jí chì bái liǎn
释义: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11、扒耳搔腮 bā ěr sāo sāi
释义: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12、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13、搓手顿足 cuō shǒu dùn zú
释义: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14、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15、焦眉苦脸 jiāo méi kǔ liǎn
释义: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16、苦身焦思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苦身焦思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7、热锅上的蚂蚁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释义: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溜进容府,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18、腹热心煎 fù rè xīn jiān
释义:腹热心煎 形容心中焦急。
19、急痛攻心 jí tòng gōng xīn
释义:急痛攻心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二十四章:"泪长如线,灯暗无花。梦霞得此意外之惊耗,急痛攻心,为之晕绝。良久始稍清醒,危坐如痴,神色沮丧。"
20、腹热肠荒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荒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同“腹热肠慌”。
出处: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我一会家腹热肠荒,心忙意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