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白雪是四字词语吗(成语阳春白雪一起用的):下里巴人,巴人下里,引商刻羽,曲高和寡,桑间濮上,特立独行,瑰意琦行,赞叹不已,超然独处,通俗易懂,阳春白雪,雅俗共赏,高山仰止,黄钟大吕,流行歌曲,梦溪笔谈,阳阿薤露。
1、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释义: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
出处: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3、引商刻羽 yǐn shāng kè yǔ
释义: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4、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释义:曲高和寡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5、桑间濮上 sāng jiān pú shàng
释义: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6、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7、瑰意琦行 guī yì qí xíng
释义: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8、赞叹不已 zàn tàn bù yǐ
释义:赞叹不已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9、超然独处 chāo rán dú chǔ
释义:超然独处 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出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10、通俗易懂 tōng sú yì dǒng
释义: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出处: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11、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12、雅俗共赏 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出处: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13、高山仰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
释义:高山仰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4、黄钟大吕 huáng zhōng dà lǚ
释义: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律。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声调最洪大、响亮;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出处:《陆九渊集 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15、流行歌曲 liú xíng gē qǔ
释义:流行歌曲 ◎ [popular song] 一般流行时期不长但受到广泛欢迎和易于演唱和记忆的歌曲||| 在一定时期内为广大群众喜爱而广泛传唱的歌曲。 老舍 《茶馆》第三幕:“咱们哪,全叫流行歌曲跟《纺棉花》给顶垮喽!”
16、梦溪笔谈 mèng xī bǐ tán
释义:梦溪笔谈 ◎ [MengXiBiTan,the encyclopedia writted by Shenkuo in the Song Dynasty in China] 书名。北宋沈括撰。这是一本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因写于润州(
17、阳阿薤露 yáng ā xiè lù
释义:阳阿薤露 《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