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自己懂事的成语:爱之如宝,一叶迷山,三尺童子,不知薡蕫,亭亭玉立,以身作则,伶俐乖巧,傻头傻脑,儿女英雄,出乖露丑,刻舟求剑,剔透玲珑,善解人意,孺子可教,小时了了,年少无知,年幼无知,殚智竭力,深明大义,点头会意,玲珑剔透,百伶百俐,知书达礼,秀外慧中,聪明伶俐,聪明才智,聪明智慧,蒙昧无知,通情达理,顿开茅塞,了了解人意,三尺童蒙,双瞳如豆,不知丁董,不明事理,知书达理,三尺童儿。
1、爱之如宝 ài zhī rú bǎo
释义:爱之如宝 形容十分喜欢。同“爱如珍宝”。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夫人亡过,不曾生得子嗣,止遗下一个女儿……这水居一爱之如宝。"
2、一叶迷山 yī yè mí shān
释义:一叶迷山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3、三尺童子 sān chǐ tóng zǐ
释义:三尺童子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出处:《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4、不知薡蕫 bù zhī dīng dǒng
释义:不知薡蕫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5、亭亭玉立 tíng tíng yù lì
释义:亭亭玉立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出处:《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6、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以身作则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伶俐乖巧 líng lì guāi qiǎo
释义:伶俐乖巧 伶俐:机灵;乖巧: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却说蒋兴歌跟随父亲做客,走了几遍,学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会。”
8、傻头傻脑 shǎ tóu shǎ nǎo
释义:傻头傻脑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9、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0、出乖露丑 chū guāi lù chǒu
释义:出乖露丑 乖:荒谬;丑:可耻。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
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小姐,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
11、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刻舟求剑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剔透玲珑 tī tòu líng lóng
释义: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出处:元·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来·咏玉簪》曲:“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得痴呆懵懂。”元·乔吉《斗鹌鹑·歌姬》曲:“且是娘剔透玲珑不放闲,不枉了唤声妆旦。”
13、善解人意 shàn jiě rén yì
释义:善解人意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14、孺子可教 rú zǐ kě jiào
释义: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5、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释义: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6、年少无知 nián shào wú zhī
释义:年少无知 年纪小,不懂事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17、年幼无知 nián yòu wú zhī
释义:年幼无知 年纪小,不懂事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78回:“太祖怜他年幼无知,因封为归命侯,赐以居第,在南京城里,随廷臣行礼朝谒。”
18、殚智竭力 dān zhì jié lì
释义:殚智竭力 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出处:《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19、深明大义 shēn míng dà yì
释义:深明大义 谓识大体,顾大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20、点头会意 diǎn tóu huì yì
释义:点头会意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21、玲珑剔透 líng lóng tī tòu
释义:玲珑剔透 玲珑:灵巧精致。剔透:明彻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鲜明透亮。
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珑剔透,软款温柔。”
22、百伶百俐 bǎi líng bǎi lì
释义: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23、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24、秀外慧中 xiù wài huì zhōng
释义:秀外慧中 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出处: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25、聪明伶俐 cōng míng líng lì
释义:聪明伶俐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26、聪明才智 cōng míng cái zhì
释义: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27、聪明智慧 cōng míng zhì huì
释义: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28、蒙昧无知 méng mèi wú zhī
释义:蒙昧无知 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
出处:《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29、通情达理 tōng qíng dá lǐ
释义:通情达理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30、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释义:顿开茅塞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31、了了解人意 liǎo bù jiě rén yì
释义:了了解人意 了了:聪明,懂事。形容特别聪明懂事,善于体察领会别人的心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32、三尺童蒙 sān chǐ tóng méng
释义:三尺童蒙 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出处:唐·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33、双瞳如豆 shuāng tóng rú dòu
释义:双瞳如豆 瞳:瞳孔。形容人的目光短浅。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桂庵》:"笑君双瞳如豆,屡以金资动人。"
34、不知丁董 bù zhī dīng dǒng
释义: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35、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36、知书达理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书达理 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37、三尺童儿 sān chǐ tóng ér
释义:三尺童儿 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出处:唐·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