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蛇的成语有哪些词语(含蛇的成语有哪些):耳提面训,不辨龙蛇,勃然变色,北道主人,发隐擿伏,壁间蛇影,多此一举,尔雅温文,弊衣疏食,彬彬济济,得马生灾,恶龙不斗地头蛇,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打蛇打七寸,拨草寻蛇,斗折蛇行,方骖并路,春蚓秋蛇,春蛇秋蚓,杯中蛇影,杯弓蛇影,杯影蛇弓,杯蛇幻影,杯蛇鬼车,毒蛇猛兽,焚薮而田,病狂丧心,百废待举,笔底龙蛇,纷纷洋洋,罚一劝百,肥头胖耳,草蛇灰线,蝉蜕蛇解,邦家之光,长蛇封豕,飞鸟惊蛇,魑魅魍魉,齿白唇红。
1、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
释义:耳提面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不辨龙蛇 bù biàn lóng shé
释义:不辨龙蛇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3、勃然变色 bó rán biàn sè
释义: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4、北道主人 běi dào zhǔ rén
释义:北道主人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晨传》:“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5、发隐擿伏 fā yǐn tī fú
释义:发隐擿伏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宋 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6、壁间蛇影 bì jiān shé yǐng
释义:壁间蛇影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出处: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7、多此一举 duō cǐ yī jǔ
释义:多此一举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出处: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8、尔雅温文 ěr yǎ wēn wén
释义: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9、弊衣疏食 bì yī shū shí
释义:弊衣疏食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10、彬彬济济 bīn bīn jǐ jǐ
释义:彬彬济济 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 技艺》:“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此皆广设书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
11、得马生灾 dé mǎ shēng zāi
释义: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12、恶龙不斗地头蛇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
释义: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13、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14、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15、打蛇打七寸 dǎ shé dǎ qī cùn
释义:打蛇打七寸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16、拨草寻蛇 bō cǎo xún shé
释义: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17、斗折蛇行 dǒu zhé shé xíng
释义: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方骖并路 fāng cān bìng lù
释义: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
出处:《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19、春蚓秋蛇 chūn yǐn qiū shé
释义: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20、春蛇秋蚓 chūn shé qiū yǐn
释义: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出处:明·宋濂《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21、杯中蛇影 bēi zh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中蛇影 同“杯弓蛇影”。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22、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23、杯影蛇弓 bēi yǐng shé gōng
释义:杯影蛇弓 同“杯弓蛇影”。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24、杯蛇幻影 bēi shé huàn yǐng
释义:杯蛇幻影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25、杯蛇鬼车 bēi shé guǐ chē
释义: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
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26、毒蛇猛兽 dú shé měng shòu
释义:毒蛇猛兽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27、焚薮而田 fén sǒu ér tián
释义:焚薮而田 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28、病狂丧心 bìng kuáng sàng xīn
释义:病狂丧心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29、百废待举 bǎi fèi dài jǔ
释义:百废待举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出处: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30、笔底龙蛇 bǐ dǐ lóng shé
释义: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31、纷纷洋洋 fēn fēn yáng yáng
释义:纷纷洋洋 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同“纷纷扬扬”。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
32、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释义:罚一劝百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33、肥头胖耳 féi tóu pàng ěr
释义:肥头胖耳 见“肥头大耳”。
出处:《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34、草蛇灰线 cǎo shé huī xiàn
释义: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35、蝉蜕蛇解 chán tuì shé jiě
释义:蝉蜕蛇解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36、邦家之光 bāng jiā zhī guāng
释义:邦家之光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出处:《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7、长蛇封豕 cháng shé fēng shǐ
释义:长蛇封豕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出处:宋 李纲《召赴文字库祗候引对札子》:“长蛇封豕,蓄锐深谋,待时而发,其意不浅。”
38、飞鸟惊蛇 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39、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释义:魑魅魍魉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40、齿白唇红 chǐ bái chún hóng
释义: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