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愣住的愣的四字成语(形容愣住的四字成语):不知所措,呆若木鸡,噤若寒蝉,张口结舌,心惊胆丧,惊慌失措,惊慌失色,目瞪口呆,瞠目结舌,面如死灰,魂飞魄散。
1、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2、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4、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5、心惊胆丧 xīn jīng dǎn sàng
释义:心惊胆丧 内心惊惧害怕
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6、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7、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
释义: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8、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目瞪口呆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9、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释义: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10、面如死灰 miàn rú sǐ huī
释义: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出处:《淮南子 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11、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魂飞魄散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