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逃跑的词语二字(形容逃跑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不根之论,不知所措,丢盔卸甲,丢盔弃甲,丢盔抛甲,丢盔撂甲,仓皇出逃,仓皇失措,仓皇无措,佛头著粪,出纳之吝,刎颈之交,割须换袍,动如脱兔,博学审问,危言竦论,大杖则走,大败而逃,奉头鼠窜,形劫势禁,慌不择路,慌慌张张,抱头鼠窜,死里逃生,莫斯为甚,落荒而逃,逃之夭夭,风调雨顺,救火追亡,平波缓进,仓皇退遁,狼狈逃窜。
1、不根之论 bù gēn zhī lùn
释义: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2、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3、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释义:丢盔卸甲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4、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释义:丢盔弃甲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5、丢盔抛甲 diu1 kuī pāo jiǎ
释义:丢盔抛甲 见“丢盔卸甲”。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6、丢盔撂甲 diū kuī liào jiǎ
释义:丢盔撂甲 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许多人丢盔撂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
7、仓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
释义:仓皇出逃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8、仓皇失措 c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仓皇失措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9、仓皇无措 cāng huáng wú cuò
释义:仓皇无措 见“仓皇失措”。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10、佛头著粪 fó tóu zhuó fèn
释义: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11、出纳之吝 chū nà zhī lìn
释义:出纳之吝 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12、刎颈之交 wěn jǐng zhī jiāo
释义: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3、割须换袍 gē xū huàn páo
释义:割须换袍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14、动如脱兔 dòng rú tuō tù
释义: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5、博学审问 bó xué shěn wèn
释义:博学审问 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6、危言竦论 wēi yán sǒng lùn
释义:危言竦论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4回:“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
17、大杖则走 dà zhàng zé zǒu
释义:大杖则走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18、大败而逃 dà bài ér táo
释义:大败而逃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19、奉头鼠窜 fèng tóu shǔ cuàn
释义:奉头鼠窜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20、形劫势禁 xíng jié shì jìn
释义:形劫势禁 见“形格势禁”。
出处:严复《原强》:“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
21、慌不择路 huāng bù zé lù
释义: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22、慌慌张张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释义: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23、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抱头鼠窜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24、死里逃生 sǐ lǐ táo shēng
释义: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25、莫斯为甚 mò sī wéi shèn
释义:莫斯为甚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出处:南朝·宋·沈约《奏弹王源》:“玷辱流辈,莫斯为甚。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26、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释义:落荒而逃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27、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逃之夭夭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8、风调雨顺 fēng tiáo yǔ shùn
释义:风调雨顺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出处:《旧唐书 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29、救火追亡 jiù huǒ zhuī wáng
释义:救火追亡 亡:指逃跑的人。像救火和追赶逃犯一样。比喻事情紧迫,不可延缓。
出处:《国语·越语》:"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30、平波缓进 píng bō huǎn jìn
释义:平波缓进 水流平稳,缓慢前进。指水面风平浪静,行船从容安稳。比喻处事不急躁,不冒进。
31、仓皇退遁 cāng huáng tuì dùn
释义:仓皇退遁 仓皇:匆忙,慌张;遁:逃跑。慌慌张张地退却逃跑。
32、狼狈逃窜 láng bèi táo cuàn
释义:狼狈逃窜 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