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字开头四字成语大全集(二字开头的四字成语):二一添作五,二三其德,二三其意,二三其操,二三其节,二人同心,二仙传道,二八佳人,二八女郎,二分明月,二姓之好,二帝三王,二心两意,二意三心,二旬九食,二桃三士,二桃杀三士,二次三番,二者不可得兼,车击舟连,车在马前,车填马隘,车尘马足,车无退表,车殆马烦,车水马龙,车烦马毙,车笠之盟,车轨共文,车载斗量,车载船装,车马如龙,车马盈门,车马辐辏,车马骈阗,车驰马骤,车龙马水,二心三意,二八年华,二三君子。
1、二一添作五 èr yī tiān zuò wǔ
释义:二一添作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2、二三其德 èr sān qí dé
释义: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出处:《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二三其意 èr sān qí yì
释义: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出处:《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4、二三其操 èr sān qí cāo
释义:二三其操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出处: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5、二三其节 èr sān qí jié
释义:二三其节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6、二人同心 èr rén tóng xīn
释义:二人同心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出处:《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7、二仙传道 èr xiān chuán dào
释义: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8、二八佳人 èr bā jiā rén
释义: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出处: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9、二八女郎 èr bā nǚ láng
释义:二八女郎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10、二分明月 èr fēn míng yuè
释义: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1、二姓之好 èr xìng zhī hǎo
释义: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12、二帝三王 èr dì sān wáng
释义: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13、二心两意 èr xīn liǎng yì
释义: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出处: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14、二意三心 èr yì sān xīn
释义: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出处: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15、二旬九食 èr xún jiǔ shí
释义:二旬九食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16、二桃三士 èr táo sān shì
释义:二桃三士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17、二桃杀三士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义: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18、二次三番 èr cì sān fān
释义:二次三番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
19、二者不可得兼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释义: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0、车击舟连 chē jī zhōu lián
释义:车击舟连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出处:唐 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21、车在马前 chē zài mǎ qián
释义: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出处:《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22、车填马隘 chē tián mǎ ài
释义:车填马隘 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出处: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23、车尘马足 chē chén mǎ zú
释义:车尘马足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24、车无退表 chē wú tuì biǎo
释义: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出处:《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25、车殆马烦 chē dài mǎ fán
释义:车殆马烦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26、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车水马龙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7、车烦马毙 chē fán mǎ bì
释义: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出处: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28、车笠之盟 chē lì zhī méng
释义:车笠之盟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出处: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29、车轨共文 chē guǐ gòng wén
释义:车轨共文 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30、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释义:车载斗量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31、车载船装 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释义:车载船装 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32、车马如龙 chē mǎ rú lóng
释义:车马如龙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33、车马盈门 chē mǎ yíng mén
释义:车马盈门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出处: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34、车马辐辏 chē mǎ fú còu
释义:车马辐辏 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35、车马骈阗 chē mǎ pián tián
释义:车马骈阗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出处: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36、车驰马骤 chē chí mǎ zhòu
释义: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出处: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37、车龙马水 chē lóng mǎ shuǐ
释义:车龙马水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超如笑着,向亭外一望,果然车龙马水。”
38、二心三意 èr xīn sān yì
释义: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39、二八年华 èr bā nián huá
释义:二八年华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40、二三君子 èr sān jūn zǐ
释义: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