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学别人的成语(形容学别人的成语):不动声色,不声不响,不明不白,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不知高低,不言不语,不讳之门,不足之处,不遗寸长,不露声色,侈侈不休,出言不逊,出言吐语,出言无状,出言有章,半吐半露,半吞半吐,博采众长,博采群议,察言观色,尺寸可取,尺有所短,尺水丈波,尺短寸长,巴三览四,帮闲钻懒,惭凫企鹤,捕影系风,昌亭旅食,沉密寡言,沉默寡言,碍口识羞,称雨道晴,薄唇轻言,裁长补短,褒采一介,闭口藏舌,齿落舌钝,唇敝舌腐。
1、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释义:不动声色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2、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3、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不明不白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4、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释义:不着边际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5、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6、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dī
释义: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7、不言不语 bù yán bù yǔ
释义: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8、不讳之门 bù huì zhī mén
释义: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出处:汉 刘向《说苑 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
9、不足之处 bù zú zhī chù
释义:不足之处 不完善的地方
出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0、不遗寸长 bù yí cùn cháng
释义:不遗寸长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出处:《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11、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释义:不露声色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12、侈侈不休 chǐ chǐ bù xiū
释义: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出处:沙汀《闯关》:“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
13、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出言不逊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14、出言吐语 chū yán tǔ yǔ
释义:出言吐语 见“出言吐气”。
出处:《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15、出言无状 chū yán wú zhuàng
释义:出言无状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16、出言有章 chū yán yǒu zhāng
释义: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17、半吐半露 bàn tǔ bàn lù
释义: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18、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19、博采众长 bó cǎi zhòng cháng
释义:博采众长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20、博采群议 bó cǎi qún yì
释义:博采群议 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21、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释义:察言观色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2、尺寸可取 chǐ cùn kě qǔ
释义:尺寸可取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23、尺有所短 chǐ yǒu suǒ duǎn
释义: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24、尺水丈波 chǐ shuǐ zhàng bō
释义:尺水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25、尺短寸长 chǐ duǎn cù cháng
释义:尺短寸长 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6、巴三览四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出处: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27、帮闲钻懒 bāng xián zuān lǎn
释义:帮闲钻懒 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28、惭凫企鹤 cán fú qǐ hè
释义:惭凫企鹤 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29、捕影系风 bǔ yǐng xì fēng
释义:捕影系风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30、昌亭旅食 chāng tíng lǚ shí
释义:昌亭旅食 寄食南昌长亭处,借指寄人篱下
出处:唐 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31、沉密寡言 chén mì guǎ yán
释义:沉密寡言 犹沉默寡言。
出处:《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32、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33、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34、称雨道晴 chēng yǔ dào aíng
释义:称雨道晴 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出处:明·邹善长《汇苑详注》卷十五:“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道晴,终日如此不和也。”
35、薄唇轻言 báo chún qīng yán
释义: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36、裁长补短 cái cháng bǔ duǎn
释义:裁长补短 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37、褒采一介 bāo cǎi yī jiè
释义:褒采一介 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出处: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38、闭口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释义: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39、齿落舌钝 chǐ luò shé dùn
释义:齿落舌钝 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出处:《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40、唇敝舌腐 chún bì shé fǔ
释义:唇敝舌腐 犹唇焦舌敝。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