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焦躁的四字词语(形容人焦躁的成语):焦躁不安,不慌不忙,乐极生悲,人琴俱亡,从容不迫,凄入肝脾,剖肝泣血,劳心焦思,劳身焦思,呼天抢地,哀而不伤,怆地呼天,急赤白脸,悲不自胜,悼心失图,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扒耳搔腮,挠腮撧耳,搓手顿足,摧心剖肝,撧耳挠腮,泣下沾襟,热泪盈眶,热锅上蝼蚁,焦眉苦脸,狐兔之悲,狐死兔泣,穷途之哭,美人迟暮,苦身焦思,触目恸心,风木含悲,黯然销魂,热锅上的蚂蚁,腹热心煎,急痛攻心,肠慌腹热,腹热肠慌,腹热肠荒。
1、焦躁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释义: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2、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3、乐极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释义:乐极生悲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4、人琴俱亡 rén qín jù wáng
释义: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5、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6、凄入肝脾 qī rù gān pí
释义: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7、剖肝泣血 pōu gān qì xuè
释义: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8、劳心焦思 láo xīn jiāo sī
释义:劳心焦思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9、劳身焦思 láo shēn jiāo sī
释义:劳身焦思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10、呼天抢地 hū tiān qiāng dì
释义:呼天抢地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1、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释义: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怆地呼天 chuàng dì hū tiān
释义: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13、急赤白脸 jí chì bái liǎn
释义: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14、悲不自胜 bēi bù zì shèng
释义: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15、悼心失图 dào xīn shī tú
释义:悼心失图 悼:哀悼,悲痛;失:失去,丧失;图:意图,主张。因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
16、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7、手忙脚乱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释义: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18、扒耳搔腮 bā ěr sāo sāi
释义: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19、挠腮撧耳 náo sāi juē ěr
释义:挠腮撧耳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20、搓手顿足 cuō shǒu dùn zú
释义: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21、摧心剖肝 cuī xīn pōu gān
释义: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出处: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22、撧耳挠腮 juē ěr náo sāi
释义:撧耳挠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
23、泣下沾襟 qǐ xià zhān jīn
释义: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24、热泪盈眶 rè lèi yíng kuàng
释义:热泪盈眶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25、热锅上蝼蚁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释义:热锅上蝼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26、焦眉苦脸 jiāo méi kǔ liǎn
释义: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27、狐兔之悲 hú tù zhī bēi
释义: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28、狐死兔泣 hú sǐ tù qì
释义: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29、穷途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
释义:穷途之哭 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出处:《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30、美人迟暮 měi rén chí mù
释义: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1、苦身焦思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苦身焦思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2、触目恸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释义: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33、风木含悲 fēng mù hán bēi
释义: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34、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释义:黯然销魂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35、热锅上的蚂蚁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释义: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溜进容府,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36、腹热心煎 fù rè xīn jiān
释义:腹热心煎 形容心中焦急。
37、急痛攻心 jí tòng gōng xīn
释义:急痛攻心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二十四章:"泪长如线,灯暗无花。梦霞得此意外之惊耗,急痛攻心,为之晕绝。良久始稍清醒,危坐如痴,神色沮丧。"
38、肠慌腹热 cháng huāng fù rè
释义:肠慌腹热 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二折:"请法师唤太医疾快走,将俺养家儿搭救,则教我肠慌腹热。"
39、腹热肠慌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慌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我有酒后宽洪海量,没酒后腹热肠慌。"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手脚儿不知高下,身肢儿没处顿放,空教我腹热肠慌。"
40、腹热肠荒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荒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同“腹热肠慌”。
出处: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我一会家腹热肠荒,心忙意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