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很好理解的词语(形容多一些理解的成语):一窍不通,了如指掌,切肤之痛,合情合理,同床异梦,同心同德,同病相怜,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将心比心,将胸比肚,强词夺理,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心照神交,心胸开阔,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情投意合,感同身受,投其所好,推己及人,格格不入,洗垢求瘢,百思不解,知情达理,胡搅蛮缠,蛮不讲理,设身处地,话不投机,豁然大悟,通情达理,顾名思义,高高在上,心知肚明。
1、一窍不通 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2、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
释义:切肤之痛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4、合情合理 hé qíng hé lǐ
释义:合情合理 符合情理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5、同床异梦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释义:同床异梦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6、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释义:同心同德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7、同病相怜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释义: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8、善解人意 shàn jiě rén yì
释义:善解人意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9、宽宏大量 kuān hóng dà liàng
释义:宽宏大量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10、将心比心 jiāng xīn bǐ xīn
释义:将心比心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11、将胸比肚 jiāng xiōng bǐ dù
释义:将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12、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3、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释义:心心相印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14、心有灵犀 xīn yǒu líng xī
释义:心有灵犀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心照不宣 xīn zhào bù xuān
释义: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照:明白;宣:宣扬;公开说明。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16、心照神交 xīn zhào shén jiāo
释义:心照神交 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17、心胸开阔 xīn xiōng kāi kuò
释义:心胸开阔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18、心领神会 xīn lǐng shén huì
释义: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19、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释义: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20、情投意合 qíng tóu yì hé
释义:情投意合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21、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释义: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22、投其所好 tóu qí suǒ hào
释义:投其所好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23、推己及人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24、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释义:格格不入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出处: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25、洗垢求瘢 xǐ gòu qiú bān
释义:洗垢求瘢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26、百思不解 bǎi sī bù jiě
释义:百思不解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27、知情达理 zhī qíng dá lǐ
释义:知情达理 懂人情,明事理。
出处: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28、胡搅蛮缠 hú jiǎo mán chán
释义:胡搅蛮缠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29、蛮不讲理 mán bù jiǎng lǐ
释义:蛮不讲理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30、设身处地 shè shēn chǔ dì
释义:设身处地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出处: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31、话不投机 huà bù tóu jī
释义:话不投机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
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32、豁然大悟 huō rán dà wù
释义:豁然大悟 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33、通情达理 tōng qíng dá lǐ
释义:通情达理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34、顾名思义 gù míng sī yì
释义:顾名思义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35、高高在上 gāo gāo zài shàng
释义: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36、心知肚明 xin zhi du ming
释义:心知肚明 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