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爱国诗的成语(关于爱国的诗句成语):万里长征,上下同欲,为国捐躯,于家为国,人生自古谁无死,光复旧物,匹夫有责,单枪匹马,各尽所能,团结一致,国尔忘家,国而忘家,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归去来兮,忠君报国,忠心耿耿,忠肝义胆,忧国忧民,惊天动地,成千成万,护国佑民,楚囊之情,永志不忘,点点滴滴,热血沸腾,理所当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碧血丹心,移山填海,精忠报国,胡作非为,自力更生,血战到底,赤胆忠心,锦绣河山,随时随地。
- 1、万里长征 wàn lǐ cháng zhēng - 释义:万里长征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 出处: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2、上下同欲 shàng xià tóng yù - 释义: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3、为国捐躯 wèi guó juān qū - 释义: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 4、于家为国 yú jiā wéi guó - 释义:于家为国 为国家为人民。 -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 释义: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 出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光复旧物 guāng fù jiù wù - 释义:光复旧物 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 出处: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 自治》:“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 
- 7、匹夫有责 pǐ fū yǒu zé - 释义:匹夫有责 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责: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8、单枪匹马 dān qiāng pǐ mǎ - 释义:单枪匹马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 出处: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9、各尽所能 gè jìn suǒ néng - 释义:各尽所能 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褒传》:“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 10、团结一致 tuán jié yī zhì - 释义:团结一致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 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 11、国尔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 释义:国尔忘家 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12、国而忘家 guó ér wàng jiā - 释义:国而忘家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13、在所不惜 zài suǒ bù xī - 释义:在所不惜 惜:吝惜。决不吝惜。 - 出处: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 14、奋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不顾身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 15、归去来兮 guī qù lái xī - 释义:归去来兮 回去吧! - 出处: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16、忠君报国 zhōng jūn bào guó - 释义:忠君报国 忠于国君,报效国家 -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 17、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释义:忠心耿耿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18、忠肝义胆 zhōng gān yì dǎn - 释义: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 19、忧国忧民 yōu guó yōu mín - 释义:忧国忧民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20、惊天动地 jīng tān dòng dì - 释义:惊天动地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21、成千成万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 释义: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 出处: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 22、护国佑民 hù guó yòu mín - 释义:护国佑民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 23、楚囊之情 chǔ náng zhī qíng - 释义:楚囊之情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 -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 24、永志不忘 yǒng zhì bù wàng - 释义:永志不忘 永远记住,不遗忘。 - 出处: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25、点点滴滴 diǎn diǎn dī dī - 释义:点点滴滴 一点一滴地落下,形容数量非常少 - 出处: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26、热血沸腾 rè xuè fèi téng - 释义:热血沸腾 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 - 出处: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 27、理所当然 lǐ suǒ dāng rán - 释义: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28、留取丹心照汗青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 释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 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9、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 - 释义:碧血丹心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 30、移山填海 yí shān tián hǎi - 释义:移山填海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出处: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31、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 - 释义:精忠报国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 出处:《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32、胡作非为 hú zuò fēi wéi - 释义:胡作非为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33、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 释义:自力更生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出处: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34、血战到底 xuè zhàn dào dǐ - 释义: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出处: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35、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 - 释义: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 36、锦绣河山 jǐn xiù hé shān - 释义:锦绣河山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 出处: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 37、随时随地 suí shí suí dì - 释义:随时随地 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 出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