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默默无闻的人的成语(形容自己默默无闻的成语):不见经传,与草木俱灰,哑口无言,声希味淡,大名鼎鼎,姗姗来迟,寂寂无闻,平平庸庸,平淡无奇,庸庸碌碌,悄无声息,惺惺作态,惺惺相惜,无名小卒,无名小辈,无声无息,无声无臭,无所作为,昏昏欲睡,昧昧无闻,曲高和寡,没世无闻,没没无闻,津津乐道,津津有味,湮没无闻,滚滚而来,石破天惊,碌碌无奇,碌碌无闻,草木俱朽,赫赫有名,遐迩闻名,遥遥无期,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熠熠生辉,价增一顾,名动天下。
1、不见经传 bù jiàn jīng zhuàn
释义:不见经传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2、与草木俱灰 yǔ cǎo mù jù huī
释义:与草木俱灰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出处: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3、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4、声希味淡 shēng xī wèi dàn
释义: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清 蒋士铨《空谷香 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5、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释义:大名鼎鼎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6、姗姗来迟 shān shān lái chí
释义:姗姗来迟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7、寂寂无闻 jì jì wú wén
释义:寂寂无闻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8、平平庸庸 píng píng yōng yōng
释义:平平庸庸 寻常,凡庸,不高明
出处: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9、平淡无奇 píng dàn wú qí
释义: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10、庸庸碌碌 yōng yōng lù lù
释义:庸庸碌碌 庸庸:平平常常。碌碌:无能的样子。指人平凡无奇,无所作为。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11、悄无声息 qiǎo wú shēng xī
释义:悄无声息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12、惺惺作态 xīng xīng zuò tài
释义:惺惺作态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13、惺惺相惜 xīng xīng xiāng xī
释义:惺惺相惜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14、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释义:无名小卒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15、无名小辈 wú míng xiǎo bèi
释义:无名小辈 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出处:《龙图耳象》第92回:“俺只道是蓝骁那厮,原来是个无名小辈!”
16、无声无息 wú shēng wú xī
释义:无声无息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17、无声无臭 wú shēng wú xiù
释义:无声无臭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诗经 大雅 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18、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19、昏昏欲睡 hūn hūn yù shuì
释义:昏昏欲睡 头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非常疲劳或精神不振作。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20、昧昧无闻 mèi mèi wú wén
释义:昧昧无闻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出处:《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21、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释义:曲高和寡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2、没世无闻 méi shì wú wén
释义:没世无闻 谓终身不为人知。
出处:西汉·司马迁《感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唯耻。”
23、没没无闻 mò mò wú wén
释义:没没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24、津津乐道 jīn jīn lè dào
释义:津津乐道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出处: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25、津津有味 jīn jīn yǒu wèi
释义:津津有味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26、湮没无闻 yān mò wú wén
释义:湮没无闻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不为人知道。
出处:《晋书 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27、滚滚而来 gǔn gǔn ér lái
释义:滚滚而来 滚滚: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来势连续不断而又迅速
出处: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8、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释义:石破天惊 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出处: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9、碌碌无奇 lù lù wú qí
释义:碌碌无奇 平凡,无特殊才能。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30、碌碌无闻 lù lù wú wén
释义:碌碌无闻 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
出处:宋 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31、草木俱朽 cǎo mù jù xiǔ
释义: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出处:《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32、赫赫有名 hè hè yǒu míng
释义:赫赫有名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33、遐迩闻名 xiá ěr wén míng
释义:遐迩闻名 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34、遥遥无期 yáo yáo wú qī
释义:遥遥无期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35、鲜为人知 xiǎn wéi rén zhī
释义:鲜为人知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36、默默无闻 mò mò wú wén
释义: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37、熠熠生辉 yì yì shēng huī
释义:熠熠生辉 熠熠: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38、价增一顾 jià zēng yī gù
释义:价增一顾 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39、名动天下 míng dòng tiān xià
释义:名动天下 动:震动。名声震动天下。形容人声名显赫。
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年十七八,已名动郡邑间,比登进士,遂名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