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哲理的成语故事及寓意(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一衣带水,三顾茅庐,不甘示弱,乘风破浪,人面桃花,先声夺人,割据一方,勇往直前,勤学苦练,各有所长,含情脉脉,如鱼得水,安步当车,心地善良,梁上君子,眉目传情,礼贤下士,青出于蓝,鞭长不及,黔驴技穷,龙生九子。
1、一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释义:一衣带水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出处:《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2、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不甘示弱 bù gān shì ruò
释义:不甘示弱 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4、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乘风破浪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5、人面桃花 rén miàn táo huā
释义:人面桃花 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出处:唐 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先声夺人 xiān shēng duó rén
释义:先声夺人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7、割据一方 gē jù yī fāng
释义:割据一方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8、勇往直前 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释义: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从俱摩拳擦掌,个个勇往直前。”
9、勤学苦练 qín xué kǔ zh
释义: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10、各有所长 gè yǒu suǒ chéng
释义:各有所长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处:《管子 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11、含情脉脉 hán qíng mò mò
释义:含情脉脉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出处: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12、如鱼得水 rú yú dé shuǐ
释义:如鱼得水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3、安步当车 ān bù dàng chē
释义: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14、心地善良 xīn dì shàn liáng
释义:心地善良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15、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释义: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16、眉目传情 méi mù chuán qíng
释义:眉目传情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17、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释义:礼贤下士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18、青出于蓝 qīng chū yú lán
释义:青出于蓝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鞭长不及 biān cháng bù jí
释义:鞭长不及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处: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20、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黔驴技穷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1、龙生九子 lóng shēng jiǔ zǐ
释义: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明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