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入什么什么的成语大全四个字(什么入什么育的成语):人山人海,入情入理,卑身贱体,合情合理,喜闻乐见,嘘唏不已,天公地道,天经地义,排除异己,江淹梦笔,浑然一体,清清楚楚,热锅上蝼蚁,真心真意,绸缪帐扆,自觉自愿,衣不布体,贪求无已,须弥黍米。
1、人山人海 rén shān rén hǎi
释义:人山人海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入情入理 rù qíng rù lǐ
释义:入情入理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
出处: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3、卑身贱体 bēi shēn jiàn tǐ
释义:卑身贱体 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出处:《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4、合情合理 hé qíng hé lǐ
释义:合情合理 符合情理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5、喜闻乐见 xǐ wén lè jiàn
释义:喜闻乐见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
出处: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6、嘘唏不已 xū xī bù yǐ
释义:嘘唏不已 嘘唏:哽咽;已:停止。形容抽抽噎噎地不断哭泣
出处:《晋书·后妃·左贵嫔传》:“歔欷不已,若丧所生。”
7、天公地道 tiān gōng dì dào
释义:天公地道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8、天经地义 tiān jīng dì yì
释义:天经地义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9、排除异己 pái chú yì jǐ
释义:排除异己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10、江淹梦笔 jiāng yān mèng bǐ
释义:江淹梦笔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因以“江淹梦笔”喻才思减退。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11、浑然一体 hún rán yī tǐ
释义:浑然一体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出处:《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12、清清楚楚 qīng qīng chǔ chǔ
释义:清清楚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13、热锅上蝼蚁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释义:热锅上蝼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14、真心真意 zhēn xīn zhēn yì
释义:真心真意 犹真心实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15、绸缪帐扆 chóu móu zhàng yǐ
释义:绸缪帐扆 绸缪:绵密的样子;帐:帐幕;扆:屏风。指运筹帷幄,在军营帐幕之中谋划军国大事
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夙蒙眷知,惟在诚直,绸缪帐扆,一纪于兹。”
16、自觉自愿 zì jué zì yuàn
释义:自觉自愿 自己觉悟而愿意。
出处: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17、衣不布体 yī bù bù tǐ
释义:衣不布体 布:展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衣不布体,食无充肠,幼学三年不蒙师训。”
18、贪求无已 tān qiú wú yǐ
释义:贪求无已 见“贪求无厌”。
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唐义士传》:“迩杨总统,势焰薰赫,贪求无已。”
19、须弥黍米 xū mí shǔ mǐ
释义:须弥黍米 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米粒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出处:《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法王自在,置世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