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好的成语(好的什么什么成语形容):一团和气,不骄不躁,从容不迫,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儿女英雄,八斗之才,出乖露丑,口齿伶俐,和蔼可亲,大发议论,妙语连珠,学富五车,对答如流,小心谨慎,巧舌如簧,平易近人,应对如流,慈眉善目,才华横溢,才高八斗,支支吾吾,深入显出,深入浅出,温文儒雅,满腹经纶,漫无边际,点睛之笔,理直气壮,白面书生,知书识礼,知书达礼,能言善辩,能言善道,能说会道,蔼然仁者,谦虚谨慎,高谈阔论,浅显易懂,知书达理。
1、一团和气 yī tuán hé qì
释义:一团和气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2、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3、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4、伶牙俐齿 líng yá lì chǐ
释义: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5、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6、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7、八斗之才 bā dǒu zhī cái
释义:八斗之才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8、出乖露丑 chū guāi lù chǒu
释义:出乖露丑 乖:荒谬;丑:可耻。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
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小姐,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
9、口齿伶俐 kǒu chǐ líng lì
释义: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10、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11、大发议论 dà fā yì lùn
释义:大发议论 发:表达,传达。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
12、妙语连珠 miào yǔ lián zhū
释义: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13、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4、对答如流 duì dá rú liú
释义:对答如流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15、小心谨慎 xiǎo xīn jǐn shèn
释义:小心谨慎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6、巧舌如簧 qiǎo shé rú huáng
释义: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7、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平易近人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8、应对如流 yìng duì rú liú
释义:应对如流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出处:《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19、慈眉善目 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20、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释义: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1、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2、支支吾吾 zhī zhī wú wú
释义: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23、深入显出 shēn rù xiǎn chū
释义:深入显出 见“深入浅出”。
出处:清·俞樾《湖楼笔谈》六:“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24、深入浅出 shēn rù qiǎn chū
释义: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25、温文儒雅 wēn wén rú yǎ
释义:温文儒雅 犹言温文尔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26、满腹经纶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7、漫无边际 màn wú biān jì
释义:漫无边际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28、点睛之笔 diǎn jīng zhī bǐ
释义:点睛之笔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出处:《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29、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释义: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30、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释义:白面书生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31、知书识礼 zhī shū shí lǐ
释义:知书识礼 有文化,懂礼貌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32、知书达礼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33、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34、能言善道 néng yán shàn dào
释义:能言善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
35、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36、蔼然仁者 ǎi rán rén zhě
释义:蔼然仁者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出处: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37、谦虚谨慎 qiān xū jǐn shèn
释义: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38、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释义:高谈阔论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9、浅显易懂 qiǎn xiǎn yì dǒng
释义:浅显易懂 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40、知书达理 zhī shū dá lǐ
释义:知书达理 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