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急的英文形容词(形容焦急的英语成语):一口吸尽西江水,五内如焚,劳心焦思,劳身焦思,十万火急,坐不安席,坐以待旦,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如饥似渴,心如火焚,心急如火,心急火燎,心焦火燎,心粗气浮,忧形于色,忧心如捣,忧心如焚,急不可待,急赤白脸,扒耳搔腮,抓耳挠腮,挠腮撧耳,搓手顿足,搔头抓耳,搔头摸耳,搔首踟蹰,撧耳挠腮,撧耳揉腮,无可奈何,热锅上蝼蚁,焦眉苦脸,苦身焦思,迫不及待,热锅上的蚂蚁,腹热心煎,急痛攻心,肠慌腹热,腹热肠慌,腹热肠荒。
1、一口吸尽西江水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释义:一口吸尽西江水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五内如焚 wǔ nèi rú fén
释义:五内如焚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3、劳心焦思 láo xīn jiāo sī
释义:劳心焦思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4、劳身焦思 láo shēn jiāo sī
释义:劳身焦思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5、十万火急 shí wàn huǒ jí
释义: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6、坐不安席 zuò bù ān xí
释义:坐不安席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7、坐以待旦 zuò yǐ dài dàn
释义:坐以待旦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出处:《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8、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释义:坐立不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9、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10、如饥似渴 rú jī sì kě
释义: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值传》:“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11、心如火焚 xīn rú huǒ fén
释义:心如火焚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12、心急如火 xīn jí rú huǒ
释义:心急如火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13、心急火燎 xīn jí huǒ liáo
释义:心急火燎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14、心焦火燎 xīn jiāo huǒ liáo
释义:心焦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15、心粗气浮 xīn cū qì fú
释义:心粗气浮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16、忧形于色 yōu xíng yú sè
释义:忧形于色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17、忧心如捣 yōu xīn rú dǎo
释义: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诗经 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18、忧心如焚 yōu xīn rú fén
释义:忧心如焚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19、急不可待 jí bù kě dài
释义:急不可待 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20、急赤白脸 jí chì bái liǎn
释义: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21、扒耳搔腮 bā ěr sāo sāi
释义: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22、抓耳挠腮 zhuā ěr náo sāi
释义:抓耳挠腮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23、挠腮撧耳 náo sāi juē ěr
释义:挠腮撧耳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24、搓手顿足 cuō shǒu dùn zú
释义: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25、搔头抓耳 sāo tóu zhuā ěr
释义:搔头抓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26、搔头摸耳 sāo tóu mō ěr
释义:搔头摸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27、搔首踟蹰 sāo shǒu chí chú
释义:搔首踟蹰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出处:《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8、撧耳挠腮 juē ěr náo sāi
释义:撧耳挠腮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
29、撧耳揉腮 yōng ěr róu sāi
释义:撧耳揉腮 见“撧耳挠腮”。
出处: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30、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31、热锅上蝼蚁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释义:热锅上蝼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32、焦眉苦脸 jiāo méi kǔ liǎn
释义: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33、苦身焦思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苦身焦思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4、迫不及待 pò bù jí dài
释义:迫不及待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35、热锅上的蚂蚁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释义: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溜进容府,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36、腹热心煎 fù rè xīn jiān
释义:腹热心煎 形容心中焦急。
37、急痛攻心 jí tòng gōng xīn
释义:急痛攻心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二十四章:"泪长如线,灯暗无花。梦霞得此意外之惊耗,急痛攻心,为之晕绝。良久始稍清醒,危坐如痴,神色沮丧。"
38、肠慌腹热 cháng huāng fù rè
释义:肠慌腹热 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二折:"请法师唤太医疾快走,将俺养家儿搭救,则教我肠慌腹热。"
39、腹热肠慌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慌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我有酒后宽洪海量,没酒后腹热肠慌。"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手脚儿不知高下,身肢儿没处顿放,空教我腹热肠慌。"
40、腹热肠荒 fù rè cháng huāng
释义:腹热肠荒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同“腹热肠慌”。
出处: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我一会家腹热肠荒,心忙意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