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又饥又渴的成语(形容又饱又渴的成语):口干舌燥,口燥唇干,口燥喉干,唇焦口燥,来日大难,枵肠辘辘,焦唇干舌,舌敝唇焦,饥渴交迫,饥肠辘辘。
1、口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2、口燥唇干 kǒu zào chún gān
释义: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3、口燥喉干 kǒu zào hóu gān
释义:口燥喉干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
出处: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
4、唇焦口燥 chún jiāo kǒu zào
释义:唇焦口燥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5、来日大难 lái rì dà nàn
释义:来日大难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6、枵肠辘辘 xiāo cháng lù lù
释义:枵肠辘辘 枵:空虚;辘辘:车行的声音。肚子里饿得辘辘响。形容非常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7、焦唇干舌 jiāo chún gàn shé
释义:焦唇干舌 见“焦唇干舌”。
出处:《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8、舌敝唇焦 shé bì chún jiāo
释义:舌敝唇焦 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9、饥渴交迫 jī kě jiāo pò
释义:饥渴交迫 交:一齐,同时。饥渴一齐袭来
出处:清·纪昀《滦阳消夏录·齐舜庭》:“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
10、饥肠辘辘 jī cháng lù lù
释义: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