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天色昏暗的成语是什么(形容天色不好的成语):伸手不见五指,半夜三更,夕阳古道,夕阳西下,愁云惨淡,日暮途穷,日暮途远,日落西山,日薄桑榆,日薄西山,昏天黑地,晨钟暮鼓,暗无天日,暗淡无光,暮景桑榆,暮色苍茫,桑榆晚景,桑榆暮影,桑榆暮景,桑榆末景,薄暮冥冥,西风斜阳,迟暮之年,风雨交加,风雨晦暝,黑灯瞎火,路长日暮。
1、伸手不见五指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释义: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2、半夜三更 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3、夕阳古道 xī yáng gǔ dào
释义:夕阳古道 夕阳:傍晚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古老的道路。比喻凄凉愁苦的景象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夕阳西下 xī yáng xī xià
释义:夕阳西下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愁云惨淡 chóu yún cǎn dàn
释义:愁云惨淡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出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日暮途穷 rì mù tú qióng
释义:日暮途穷 日暮:天快黑;途穷:路走到了尽头。比喻接近灭亡。
出处: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7、日暮途远 rì mù tú yuǎn
释义:日暮途远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8、日落西山 rì luò xī shān
释义:日落西山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9、日薄桑榆 rì báo sāng yú
释义:日薄桑榆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10、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
释义:日薄西山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11、昏天黑地 hūn tiān hēi dì
释义:昏天黑地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12、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释义: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13、暗无天日 àn wú tiān rì
释义:暗无天日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14、暗淡无光 àn dàn wú guāng
释义: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15、暮景桑榆 mù jǐng sāng yú
释义:暮景桑榆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出处: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16、暮色苍茫 mù sè cāng máng
释义:暮色苍茫 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出处:《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17、桑榆晚景 sāng yú wǎn jǐng
释义:桑榆晚景 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出处:宋·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录之恩。”
18、桑榆暮影 sāng yú mù yǐng
释义:桑榆暮影 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出处:《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19、桑榆暮景 sāng yú mù jǐng
释义:桑榆暮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20、桑榆末景 sāng yú mò jǐng
释义:桑榆末景 同“桑榆暮景”。
出处: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21、薄暮冥冥 bó mù míng míng
释义:薄暮冥冥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2、西风斜阳 xī fēng xié yáng
释义:西风斜阳 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23、迟暮之年 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迟暮之年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24、风雨交加 fēng yǔ jiāo jiā
释义: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25、风雨晦暝 fēng yǔ huì míng
释义:风雨晦暝 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出处:唐·王度《古镜记》:“遂起视之,则风雨晦暝,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上忽下。”
26、黑灯瞎火 hēi dēng xiā huǒ
释义:黑灯瞎火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出处: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27、路长日暮 lù cháng rì mù
释义:路长日暮 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出处:宋·李清照《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