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氏将伐颛臾的词语解释(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成语):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大动干戈,大张声势,季孙之忧,开柙出虎,祸起萧墙,虎兕出柙,通权达变。
- 1、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 释义:分崩离析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2、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 释义: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3、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 释义: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4、大张声势 dà zhāng shēng shì - 释义: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 出处:《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 5、季孙之忧 jì sūn zhī yōu - 释义:季孙之忧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6、开柙出虎 kāi xiá chū hǔ - 释义: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7、祸起萧墙 huò qǐ xiāo qiáng - 释义: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8、虎兕出柙 hǔ sì chū xiá - 释义: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9、通权达变 tōng quán dá biàn - 释义:通权达变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通晓权宜;适应变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