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四川人民生活美好词语(赞美四川人民的成语):长鸣都尉,三徙成国,三徙成都,任重道远,修齐治平,冥漠之乡,冥漠之都,吁咈都俞,四通八达,天府之国,天府之土,平安无事,成千成万,朝野上下,沃野千里,海波不惊,清都紫府,清都紫微,清都绛阙,皆大欢喜,纵横驰骋,绿鬓朱颜,藏诸名山,过都历块,通邑大都,通都大埠,通都大邑,通都巨邑,都中纸贵,都俞吁咈,都头异姓,都鄙有章,钧天广乐,上下有服。
- 1、长鸣都尉 cháng míng dōu wèi - 释义:长鸣都尉 鸡的别名。 
- 2、三徙成国 sān xǐ chéng guó - 释义:三徙成国 见“三徙成都”。 -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3、三徙成都 sān xǐ chéng dōu - 释义: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4、任重道远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释义: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5、修齐治平 xiū qí zhì píng - 释义:修齐治平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6、冥漠之乡 míng mò zhī xiāng - 释义:冥漠之乡 见“冥漠之都”。 - 出处: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 7、冥漠之都 míng mò zhī dōu - 释义:冥漠之都 亦称“冥漠之乡”。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 出处: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 8、吁咈都俞 yù fú dōu yú - 释义:吁咈都俞 见“都俞吁咈”。 - 出处: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9、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 释义:四通八达 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 出处:《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 10、天府之国 tiān fǔ zhī guó - 释义:天府之国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 11、天府之土 tiān fǔ zhī tǔ - 释义:天府之土 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 12、平安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 释义: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 出处: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13、成千成万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 释义: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 出处: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 14、朝野上下 cháo yě shàng xià - 释义: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出处: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 15、沃野千里 wò yě qiān lǐ - 释义:沃野千里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 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 16、海波不惊 hǎi bō bù jīng - 释义:海波不惊 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 出处: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 17、清都紫府 qīng dōu zǐ fǔ - 释义:清都紫府 见“清都紫微”。 - 出处:宋·张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词:“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 
- 18、清都紫微 qīng dōu zǐ wēi - 释义: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旁之所居。” 
- 19、清都绛阙 qīng dōu jiàng què - 释义:清都绛阙 见“清都紫微”。 - 出处:宋·张孝祥《蓦山溪》词:“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 20、皆大欢喜 jiē dà huān xǐ - 释义:皆大欢喜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出处:《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21、纵横驰骋 zòng héng chí chěng - 释义: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 出处: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 22、绿鬓朱颜 lǜ bìn zhū yán - 释义:绿鬓朱颜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 出处:宋 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 23、藏诸名山 cáng zhū míng shān - 释义:藏诸名山 见“藏之名山”。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24、过都历块 guò dōu lì kuài - 释义:过都历块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谓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 出处:明·唐顺之《与万两溪吏部》:“仆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道远、过都历块以耀当世。” 
- 25、通邑大都 tōng yì dà dōu - 释义:通邑大都 同“通都大邑”。 -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26、通都大埠 tōng dōu dà bù - 释义:通都大埠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出处:燕斌《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27、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 释义: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出处: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28、通都巨邑 tōng dōu jù yì - 释义:通都巨邑 同“通都大邑”。 - 出处: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 
- 29、都中纸贵 dū zhōng zhǐ guì - 释义:都中纸贵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出处: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 30、都俞吁咈 dōu yú yù zhé - 释义:都俞吁咈 “吁”念xu1。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清·昭梿《啸亭杂 - 出处:《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31、都头异姓 dū tóu yì xìng - 释义:都头异姓 最高贵的称呼。 - 出处:《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 32、都鄙有章 dū bǐ yǒu zhāng - 释义:都鄙有章 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 -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 33、钧天广乐 jūn tiān guǎng yuè - 释义: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 34、上下有服 shàng xià yǒu fú - 释义:上下有服 指旧时等级,上下级服装有严格区别。 -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