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西沙群岛的词语(形容西沙群岛的成语):不以辞害志,佳兵不祥,傲睨得志,兵不厌诈,兵不由将,兵不血刃,兵临城下,兵在其颈,兵多将广,兵多者败,兵戈扰攘,兵无常势,兵无斗志,兵精粮足,兵败如山倒,兵贵先声,兵贵神速,兵车之会,博闻强志,哀兵必胜,安心定志,按兵不动,按甲休兵,按甲寝兵,斗志昂扬,杯酒释兵权,案兵束甲,比物此志,练兵秣马,草木皆兵,赍志而殁,骑虎难下,鸣金收兵,黩武穷兵。
- 1、不以辞害志 bù yǐ cí hài zhì - 释义: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2、佳兵不祥 jiā bīng bù xiáng - 释义:佳兵不祥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 3、傲睨得志 ào nì dé zhì - 释义: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4、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 释义:兵不厌诈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5、兵不由将 bīng bù yóu jiàng - 释义:兵不由将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 出处: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 6、兵不血刃 bīng bù xuè rèn - 释义:兵不血刃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7、兵临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释义:兵临城下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出处: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 8、兵在其颈 bīng zài qí jǐng - 释义:兵在其颈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出处:《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9、兵多将广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 释义: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 10、兵多者败 bīng duō zhě bài - 释义: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出处: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 11、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12、兵无常势 bīng wú cháng shì - 释义: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13、兵无斗志 bīng wú dòu zhì - 释义:兵无斗志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 14、兵精粮足 bīng jīng liáng zú - 释义: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 15、兵败如山倒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 释义:兵败如山倒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 出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 16、兵贵先声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 释义: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17、兵贵神速 bīng guì shén sù - 释义:兵贵神速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18、兵车之会 bīng chē zhī huì - 释义: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 出处:《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 19、博闻强志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博闻强志 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 20、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 释义:哀兵必胜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 21、安心定志 ān xīn dìng zhì - 释义:安心定志 指安下心来。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 22、按兵不动 àn bīng bù dòng - 释义:按兵不动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 23、按甲休兵 àn jiǎ xiū bīng - 释义: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 24、按甲寝兵 àn jiǎ qǐn bīng - 释义: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出处: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 25、斗志昂扬 dòu zhì áng yáng - 释义:斗志昂扬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 出处: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 26、杯酒释兵权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 释义:杯酒释兵权 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 出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 27、案兵束甲 àn bīng shù jiǎ - 释义:案兵束甲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28、比物此志 bǐ wù cǐ zhì - 释义: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 29、练兵秣马 liàn bīng mò mǎ - 释义: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 出处: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 30、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31、赍志而殁 jī zhì ér mò - 释义:赍志而殁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出处:南朝 梁 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32、骑虎难下 qí hǔ nán xià - 释义: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 出处:《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 33、鸣金收兵 míng jīn shōu bīng - 释义: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 
- 34、黩武穷兵 dú wǔ qióng bīng - 释义:黩武穷兵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 出处:《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