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书生的形容词(形容书生成语有哪些):燕颔书生,书生气十足,一介书生,不切实际,不合时宜,书生之见,书香门第,傲贤慢士,儿女英雄,八百孤寒,博洽多闻,口吻生花,大璞不完,寻章摘句,尔雅温文,布衣韦带,彬彬有礼,承先启后,招贤纳士,文弱书生,文质彬彬,斯斯文文,温文儒雅,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牛角书生,白面书生,白面儒冠,硕学通儒,草莽英雄,言谈举止,许许多多,读书种子,通儒硕学,齐东野语,燕颔儒生,洛下书生。
1、燕颔书生 yàn hàn shū shēng
释义:燕颔书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2、书生气十足 shū shēng qì shí zú
释义:书生气十足 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出处:宋·范成大《次韵宋佛阅番乐》:"洗净书生气味酸。"
3、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释义: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4、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5、不合时宜 bù hé shí yí
释义: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6、书生之见 shū shēng zhī jiàn
释义: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7、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释义:书香门第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8、傲贤慢士 ào xián màn shì
释义: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9、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0、八百孤寒 bā bǎi gū hán
释义: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11、博洽多闻 bó qià duō wén
释义:博洽多闻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12、口吻生花 kǒu wěn shēng huā
释义:口吻生花 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13、大璞不完 tài bú bù wán
释义: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14、寻章摘句 xún zhāng zhāi jù
释义:寻章摘句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5、尔雅温文 ěr yǎ wēn wén
释义: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16、布衣韦带 bù yī wéi dài
释义: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17、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18、承先启后 chéng xiān qǐ hòu
释义: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19、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
释义: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20、文弱书生 wén ruò shū shēng
释义: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21、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斯斯文文 sī sī wén wén
释义:斯斯文文 形容举目文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23、温文儒雅 wēn wén rú yǎ
释义:温文儒雅 犹言温文尔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24、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释义:温文尔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25、满腹经纶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6、牛角书生 niú jiǎo shū shēng
释义: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 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27、白面书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释义:白面书生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28、白面儒冠 bái miàn rú guān
释义: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29、硕学通儒 shuò xué tōng rú
释义: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30、草莽英雄 cǎo mǎng yīng xióng
释义:草莽英雄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出处: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31、言谈举止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32、许许多多 xǔ xǔ duō duō
释义:许许多多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33、读书种子 dú shū zhǒng zǐ
释义: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34、通儒硕学 tōng rú shuò xué
释义: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35、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释义:齐东野语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36、燕颔儒生 yan han ru sheng
释义: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37、洛下书生 luo xia shu 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