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恶魔的成语(恶魔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万劫不复,上窜下跳,为所欲为,为虎作伥,为非作歹,为鬼为蜮,乌烟瘴气,人面兽心,令人发指,伤天害理,借刀杀人,偷天换日,刀光剑影,刁钻古怪,十恶不赦,口蜜腹剑,同恶相济,嗜杀成性,地狱变相,处心积虑,尔虞我诈,居心叵测,惹是生非,昏天黑地,杀人不眨眼,杀人如麻,杀人越货,杀气腾腾,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生灵涂炭,祸国殃民,老奸巨猾,蛇神牛鬼,青面獠牙,面目可憎,面目狰狞,风平浪静,鬼蜮伎俩,魑魅魍魉。
- 1、万劫不复 wàn jié bù fù - 释义:万劫不复 永远不能恢复。万劫: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指万世;永远。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 2、上窜下跳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 释义:上窜下跳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出处: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3、为所欲为 wéi suǒ yù wéi - 释义:为所欲为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4、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 释义: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出处: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 5、为非作歹 wéi fēi zuò dǎi - 释义:为非作歹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 6、为鬼为蜮 wéi guǐ wéi yù - 释义: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 出处:《诗经 小雅 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 7、乌烟瘴气 wū yān zhàng qì - 释义:乌烟瘴气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 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8、人面兽心 rén miàn shòu xīn - 释义: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9、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 - 释义:令人发指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 出处: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10、伤天害理 shāng tiān hài lǐ - 释义:伤天害理 指做事凶狠残忍;毫无人性。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堂上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 11、借刀杀人 jiè dāo shā rén - 释义:借刀杀人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 12、偷天换日 tōu tiān huàn rì - 释义:偷天换日 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 13、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释义: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14、刁钻古怪 diāo zuān gǔ guài - 释义:刁钻古怪 刁钻:狡诈。为人行事狡诈怪僻。也形容问题、题目冷僻、怪异。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又各挂着一个粉漆牌儿,一个写着‘刁钻古怪’,一个写着‘古怪刁钻’。” 
- 15、十恶不赦 shí è bù shè - 释义: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 16、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 释义: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17、同恶相济 tóng è xiāng jì - 释义:同恶相济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 出处: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 18、嗜杀成性 shì shā chéng xìng - 释义:嗜杀成性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19、地狱变相 dì yù biàn xiàng - 释义:地狱变相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 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 20、处心积虑 chǔ xīn jī lǜ - 释义: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 出处:《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 21、尔虞我诈 ěr yú wǒ zhà - 释义:尔虞我诈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22、居心叵测 jū xīn pǒ cè - 释义:居心叵测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 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 23、惹是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 - 释义:惹是生非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24、昏天黑地 hūn tiān hēi dì - 释义:昏天黑地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 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 25、杀人不眨眼 shā rén bù zhǎ yǎn - 释义:杀人不眨眼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 26、杀人如麻 shā rén rú má - 释义:杀人如麻 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 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27、杀人越货 shā rén yuè huò - 释义:杀人越货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 出处:《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 28、杀气腾腾 shā qì téng téng - 释义: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 出处:《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 29、牛头马面 niú tóu mǎ miàn - 释义:牛头马面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 出处:《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 30、牛鬼蛇神 niú guǐ shé shén - 释义: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 出处: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 31、生灵涂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 - 释义:生灵涂炭 生灵:生民;百姓;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出处:《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 32、祸国殃民 huò guó yāng mín - 释义:祸国殃民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33、老奸巨猾 lǎo jiān jù huá - 释义:老奸巨猾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 出处:《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 34、蛇神牛鬼 shé shén niú guǐ - 释义:蛇神牛鬼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 出处: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 35、青面獠牙 qīng miàn liáo yá - 释义:青面獠牙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36、面目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 释义:面目可憎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 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 37、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释义: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 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 38、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 39、鬼蜮伎俩 guǐ yù jì liǎng - 释义:鬼蜮伎俩 蜮: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影来害人的怪物;鬼蜮:指阴险害人的人;伎俩:卑劣的手段。比喻居心不良、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鬼蜮伎俩,愈出愈奇,真有令人发指者。” 
- 40、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释义:魑魅魍魉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