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枣树的四字词语(形容枣树的成语或成语是什么):交梨火枣,付之梨枣,囫囵吞枣,小偷小摸,崇山峻岭,拔葵啖枣,昌歜羊枣,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波涛汹涌,灾梨祸枣,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祸枣灾梨,让枣推梨,重重叠叠,青枝绿叶,高耸入云,鹘仑吞枣。
1、交梨火枣 jiāo lí huǒ zǎo
释义:交梨火枣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出处:《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2、付之梨枣 fù zhī lí zǎo
释义:付之梨枣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3、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4、小偷小摸 xiǎo tōu xiǎo mō
释义:小偷小摸 偷摸不很值钱的东西
出处: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什么丢了大家可以帮你找,咱们这儿可没有小偷小摸的人。”
5、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6、拔葵啖枣 bá kuí dàn zǎo
释义:拔葵啖枣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唐 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7、昌歜羊枣 chāng zàn yáng zǎo
释义:昌歜羊枣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出处: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8、枝繁叶茂 zhī fán yè mào
释义:枝繁叶茂 枝叶繁密茂盛。
出处:明 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9、欣欣向荣 xīn xīn xiàng róng
释义:欣欣向荣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11、灾梨祸枣 zāi lí huò zǎo
释义:灾梨祸枣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12、生机勃勃 shēng jī bó bó
释义:生机勃勃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13、生机盎然 shēng jī àng rán
释义:生机盎然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14、祸枣灾梨 huò zǎo zāi lí
释义:祸枣灾梨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未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
15、让枣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释义:让枣推梨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16、重重叠叠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释义:重重叠叠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或指反反复复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17、青枝绿叶 qīng zhī lǜ yè
释义:青枝绿叶 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18、高耸入云 gāo sǒng rù yún
释义: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19、鹘仑吞枣 gǔ lún tūn zǎo
释义:鹘仑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