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断断续续的四字词语(形容人断断续续的成语):半吐半露,半吞半吐,吞吞吐吐,噎噎咽咽,张口结舌,急不择言,怯声怯气,支吾其词,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涩于言论,结结巴巴,语无伦次,零打碎敲,零敲碎打,零零碎碎,断断继继。
- 1、半吐半露 bàn tǔ bàn lù - 释义: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 2、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 3、吞吞吐吐 tūn tūn tǔ tǔ - 释义: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4、噎噎咽咽 yē yē yè yè - 释义:噎噎咽咽 断断续续的哽咽声 
- 5、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6、急不择言 jí bù zé yán - 释义: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 出处: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 7、怯声怯气 qiè shēng qiè qì - 释义:怯声怯气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 8、支吾其词 zhī wú qí cí - 释义:支吾其词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9、断断续续 duàn duàn xù xù - 释义: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10、时断时续 shí duàn shí xù - 释义:时断时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 11、涩于言论 sè yú yán lùn - 释义: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 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 12、结结巴巴 jiē jiē bā bā - 释义:结结巴巴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 13、语无伦次 yǔ wú lún cì - 释义:语无伦次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 14、零打碎敲 líng dǎ suì qiāo - 释义:零打碎敲 指一项工作不能有计划的一气完成;而是断断续续地去做。也指零星消灭。 - 出处:胡天培《山村新人》:“他就指使他的两个兄弟,零打碎敲地把粮食运出去,以高价出售。” 
- 15、零敲碎打 líng qiāo suì dǎ - 释义:零敲碎打 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 出处:毛泽东《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 
- 16、零零碎碎 líng líng suì suì - 释义:零零碎碎 细碎的事物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受苦?” 
- 17、断断继继 duàn duàn jì jì - 释义:断断继继 时断时续,断断续续。 - 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十八回:"到了四更,又是一声狂雨直打入纱窗来,一会尚有那断断继继的檐漏,不想醒来,却是红日上窗,天早开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