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参加活动的四字词语(形容参加活动的的成语):万马奔腾,余烬复燃,初试锋芒,吹弹歌舞,声势浩大,大功告成,大功毕成,大张旗鼓,如火如荼,尽善尽美,成千上万,拍案惊奇,无与伦比,死灰复燃,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热热闹闹,画地为牢,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1、万马奔腾 wàn mǎ bēn téng
释义:万马奔腾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2、余烬复燃 yú jìn fù rán
释义:余烬复燃 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同“死灰复燃”。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回:“复从火后创出奇论,几使余烬复燃,烧天灼地。”
3、初试锋芒 chū shì fēng máng
释义:初试锋芒 见“初露锋芒”。
出处: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4、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释义: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5、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6、大功告成 dà gōng gào chéng
释义: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7、大功毕成 dà gōng bì chéng
释义:大功毕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8、大张旗鼓 dà zhāng qí gǔ
释义: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9、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释义: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10、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释义:尽善尽美 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11、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释义:成千上万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12、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3、无与伦比 wú yǔ lún bǐ
释义:无与伦比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出处: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14、死灰复燃 sǐ huī fù rán
释义:死灰复燃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15、热气腾腾 rè qì téng téng
释义: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16、热火朝天 rè huǒ cháo tiān
释义:热火朝天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17、热热闹闹 rè rè nào nào
释义:热热闹闹 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5回:“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
18、画地为牢 huà dì wéi láo
释义:画地为牢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19、疑神疑鬼 yí shén yí guǐ
释义:疑神疑鬼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20、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