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平静如水的词语(形容水静_清_平的成语):潺潺流水,一泻千里,万籁俱寂,万籁无声,喷珠吐玉,噤若寒蝉,夜深人静,无声无息,水波不兴,水洁冰清,水清无鱼,沧海横流,波光粼粼,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白山黑水,肤如凝脂,跋山涉水,风平浪静,鸦雀无声,鸦默雀静,万顷碧波,清洌可鉴,悄然无声,巴山蜀水。
1、潺潺流水 chan chan liu shui
释义:潺潺流水 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或是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2、一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释义:一泻千里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3、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释义:万籁俱寂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万籁无声 wàn lài wú shēng
释义:万籁无声 一点声音也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清。
出处:唐 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5、喷珠吐玉 pēn zhū tǔ yù
释义:喷珠吐玉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6、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7、夜深人静 yè shēn rén jìng
释义: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8、无声无息 wú shēng wú xī
释义:无声无息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9、水波不兴 shuǐ bō bù xīng
释义:水波不兴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水洁冰清 shuǐ jié bīng qīng
释义:水洁冰清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出处: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11、水清无鱼 shuǐ qīng wú yú
释义:水清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汉 班固《白虎通》:“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12、沧海横流 cāng hǎi héng liú
释义:沧海横流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出处:《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13、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释义: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14、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15、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
释义:波澜壮阔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16、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浩浩荡荡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17、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18、肤如凝脂 fū rú níng zhī
释义:肤如凝脂 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出处:《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9、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20、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21、鸦雀无声 yā què wú shēng
释义:鸦雀无声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22、鸦默雀静 yā mò què jìng
释义:鸦默雀静 默:静默。形容人们或活动场所非常安静。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默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找园里来。”
23、万顷碧波 wàn qǐng bì bō
释义:万顷碧波 万顷:一百万亩。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浩然台诗序》:"北望可见长江一碧万顷,涵虚天涯。"
24、清洌可鉴 qīng liè kě jiàn
释义:清洌可鉴 洌:水清。鉴:照。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
出处: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25、悄然无声 qiǎo rán wú shēng
释义:悄然无声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26、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