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读书声音好听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读书声音响亮的四字成语):书声朗朗,书声琅琅,响彻云表,响彻云际,响彻云霄,大音希声,如雷灌耳,如雷贯耳,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震天动地。
1、书声朗朗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释义: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2、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释义: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3、响彻云表 xiǎng chè yún biǎo
释义: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
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4、响彻云际 xiǎng chè yún jì
释义: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出处: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5、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释义: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6、大音希声 dà yīn xī shēng
释义:大音希声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出处:《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7、如雷灌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8、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贯耳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9、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释义: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10、朗朗上口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释义:朗朗上口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11、琅琅上口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释义: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12、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13、震天动地 zhèn tiān dòng dì
释义: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