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学术精神的成语(形容学者精神的成语):不学无术,不拘细行,八斗之才,博古知今,博古通今,博大精深,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闻强记,大智若愚,如雷贯耳,孤陋寡闻,学富五车,学浅才疏,学识渊博,寡见少闻,才华横溢,才疏学浅,才识过人,才贯二酉,才高八斗,春蚕到死丝方尽,温柔敦厚,温良恭俭,满腹经纶,目不识丁,真才实学,经天纬地,绝圣弃智,胸无点墨,见多识广,足智多谋,闻名遐迩,饱学之士,驰名中外。
1、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2、不拘细行 bù jū xì xíng
释义:不拘细行 犹不拘小节。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3、八斗之才 bā dǒu zhī cái
释义:八斗之才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4、博古知今 bó gǔ zhī jīn
释义:博古知今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5、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释义:博古通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6、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博大精深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7、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博学多才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8、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9、博闻强记 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10、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大智若愚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11、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贯耳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12、孤陋寡闻 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孤陋寡闻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3、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学富五车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4、学浅才疏 xué qiǎn cái shū
释义: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15、学识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16、寡见少闻 guǎ jiàn shǎo wén
释义:寡见少闻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17、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释义: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18、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释义:才疏学浅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19、才识过人 cái shí guò rén
释义:才识过人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20、才贯二酉 cái guàn èr yǒu
释义:才贯二酉 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21、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2、春蚕到死丝方尽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释义: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3、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敦厚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24、温良恭俭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释义:温良恭俭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5、满腹经纶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6、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27、真才实学 zhēn cái shí xué
释义: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28、经天纬地 jīng tiān wěi dì
释义:经天纬地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29、绝圣弃智 jué shèng qì zhì
释义: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0、胸无点墨 xiōng wú diǎn mò
释义: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31、见多识广 jiàn duō shí
释义: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2、足智多谋 zú zhì duō móu
释义:足智多谋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33、闻名遐迩 wén míng xiá ěr
释义:闻名遐迩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34、饱学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释义: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35、驰名中外 chí míng zhōng wài
释义:驰名中外 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