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的词语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的成语):不厌其详,不厌求详,不知其详,丰富多彩,千差万别,可丁可卯,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名副其实,名符其实,安安合适,安详恭敬,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情景交融,惨不忍睹,才子佳人,敲锣打鼓,桴鼓相应,步履安详,津津有味,浑然一体,浑然天成,灰飞烟灭,犄角之势,琳琅满目,男才女貌,白雪皑皑,简约详核,精细入微,绘声绘色,缺一不可,耳提面命,耳熟能详,聚精会神,蠢蠢欲动,谨本详始,蹦蹦跳跳,郎才女貌,金童玉女。
1、不厌其详 bù yàn qí xiáng
释义:不厌其详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也作“不厌求详。”
出处: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2、不厌求详 bù yàn qiú xiáng
释义:不厌求详 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出处:茅盾《蚀·追求》:“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
3、不知其详 bù zhī qí xiáng
释义:不知其详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4、丰富多彩 fēng fù duō cǎi
释义:丰富多彩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出处: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5、千差万别 qiān chā wàn bié
释义:千差万别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6、可丁可卯 kě dīng kě mǎo
释义:可丁可卯 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
7、各式各样 gè shì gè yàng
释义:各式各样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8、各色各样 gè sè gè yàng
释义:各色各样 犹言各式各样。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9、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10、名符其实 míng fú qí shí
释义:名符其实 见“名副其实”。
出处: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11、安安合适 ān ān hé shì
释义:安安合适 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12、安详恭敬 ān xiáng gōng jìng
释义:安详恭敬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出处: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13、恰到好处 qià dào hǎo chù
释义:恰到好处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14、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释义:恰如其分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15、情景交融 qíng jǐng jiāo róng
释义:情景交融 内心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一般指文艺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与抒发作者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出处:宋 张炎《词源》:“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16、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7、才子佳人 cái zǐ jiā rén
释义:才子佳人 才子:有文学才华的男人;佳人:容貌美丽的女子。有才学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旧时指才华杰出的男子与容貌秀美的女子。旧时多指有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匹配相当的男女。
出处:宋 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荒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18、敲锣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
释义:敲锣打鼓 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19、桴鼓相应 fú gǔ xiāng yìng
释义:桴鼓相应 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20、步履安详 bù lǚ ān xiáng
释义:步履安详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出处:《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21、津津有味 jīn jīn yǒu wèi
释义:津津有味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22、浑然一体 hún rán yī tǐ
释义:浑然一体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出处:《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23、浑然天成 hún rán tiān chéng
释义:浑然天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出处: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24、灰飞烟灭 huī fēi yān miè
释义:灰飞烟灭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5、犄角之势 jī jiǎo zhī shì
释义:犄角之势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26、琳琅满目 lín láng mǎn mù
释义:琳琅满目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27、男才女貌 nán cái nǚ mào
释义:男才女貌 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对
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尝见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门第而不能如愿者,处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28、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释义: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29、简约详核 jiǎn yuē xiáng hé
释义:简约详核 指简要翔实。
出处:清 王韬《瓮牗馀谈 西儒实学》:“言舆地形质之学,则有慕维廉之《地理全志》上下编,上编纪实载时事,析论情势,尤简约详核称焉。”
30、精细入微 jīng xì rù wēi
释义:精细入微 考虑问题十分仔细,注意到很小的细节
31、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sè
释义:绘声绘色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2、缺一不可 quē yī bù kě
释义:缺一不可 少一样也不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33、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释义: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4、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5、聚精会神 jù jīng huì shén
释义:聚精会神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36、蠢蠢欲动 chǔn chǔn yù dòng
释义:蠢蠢欲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37、谨本详始 jǐn běn xiáng shǐ
释义:谨本详始 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38、蹦蹦跳跳 bèng bèng tiào tiào
释义:蹦蹦跳跳 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大黄狗马上活跃起来,蹦蹦跳跳地跑前跑后。”
39、郎才女貌 láng cái nǚ mào
释义:郎才女貌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出处:元 乔梦符《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40、金童玉女 jīn tóng yù nǚ
释义:金童玉女 传说中服侍仙人;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泛指稚气无邪的男、女孩童。
出处:唐 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