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字在第一个字的四字词语(第一个字是代的成语):一替一句,上替下陵,上陵下替,下陵上替,为民除害,代为说项,代人受过,代人捉刀,代人说项,代代相传,代拆代行,代越庖俎,代马依风,代马望北,冒名顶替,包办代替,心存目替,捉生替死,无所作为,日陵月替,替古人担忧,替古人耽忧,替天行道,狐死首丘,献可替不,献可替否,献替可否,称孤道寡,进可替不,进可替否,顶名冒姓,顶名替身,代马依北风。
1、一替一句 yī tì yī jù
释义:一替一句 你一句,我一句,替换着讲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那知这张李二公,又亲自到厢房里来道谢,一替一句,又奉承了半日。”
2、上替下陵 shàng tì xià líng
释义:上替下陵 同“下陵上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3、上陵下替 shàng líng xià tì
释义:上陵下替 同“下陵上替”。
出处:《隋书·炀帝纪》:“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4、下陵上替 xià líng shàng tì
释义:下陵上替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出处:《左传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5、为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为民除害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6、代为说项 dài wéi shuō xiàng
释义:代为说项 替别人说好话。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7、代人受过 dài rén shòu guò
释义:代人受过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8、代人捉刀 dài rén zhuō dāo
释义:代人捉刀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9、代人说项 dài rén shuō xiàng
释义:代人说项 替人说好话。
出处: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臧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10、代代相传 dài dài xiāng chuán
释义:代代相传 一代一代相继传授、流传。也作“世代相传”。
出处: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11、代拆代行 dài chāi dài xíng
释义:代拆代行 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
12、代越庖俎 dài yuè páo zǔ
释义:代越庖俎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13、代马依风 dài mǎ yī fēng
释义:代马依风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14、代马望北 dài mǎ wàng běi
释义: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15、冒名顶替 mào míng dǐng tì
释义:冒名顶替 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16、包办代替 bāo bàn dài tì
释义:包办代替 包办:一手办理;独自负责。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不让别人参与。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17、心存目替 xīn cún mù tì
释义:心存目替 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
出处: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18、捉生替死 zhuō shēng tì sǐ
释义:捉生替死 ①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②杀一生物为病者消灾的巫术。
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19、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20、日陵月替 rì líng yuè tì
释义: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21、替古人担忧 tì gǔ rén dān yōu
释义:替古人担忧 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耽忧,这些都是虚,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我才算他好戏子。”
22、替古人耽忧 tì gǔ rén dān yōu
释义:替古人耽忧 指不必要的忧虑。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23、替天行道 tì tiān xíng dào
释义:替天行道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24、狐死首丘 hú sǐ shǒu qiū
释义: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25、献可替不 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献可替不 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26、献可替否 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献可替否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27、献替可否 xiàn tì kě fǒu
释义: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
出处:《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28、称孤道寡 chēng gū dào guǎ
释义:称孤道寡 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29、进可替不 jìn kě tì bù
释义:进可替不 见“进可替否”。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正色弼违,进可替不,举善弹枉,军国肃雍。”
30、进可替否 jìn kě tì fǒu
释义:进可替否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31、顶名冒姓 dǐng míng mào xìng
释义:顶名冒姓 谓冒充他人。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32、顶名替身 dǐng míng tì shēn
释义:顶名替身 犹言顶名冒姓。
出处:《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33、代马依北风 dài mǎ yī běi fēng
释义:代马依北风 代:古国名,泛指北方。北方所产的马总是怀恋北边吹来的风。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它乡。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未通》:"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古巢,莫不哀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