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dei的成语(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不堪入耳,不得不尔,不得其所,不得善终,不得而知,不言不语,傲睨得志,出手得卢,半部论语,吹弹得破,唾手可得,垂手可得,垂手而得,大得人心,安闲自得,寸利必得,得不偿丧,得不补失,得不酬失,得人死力,得天独厚,得失参半,得寸则寸,必不得已,成败得失,打得火热,拔十得五,春风得意,楚弓复得,楚弓楚得,楚得楚弓,沉默寡言,班师得胜,穿井得人,超然自得,逼不得已,除狼得虎,不得违误,遨翔自得,昂然自得。
1、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不堪入耳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2、不得不尔 bù dé bù ěr
释义:不得不尔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3、不得其所 bù dé qí suǒ
释义: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4、不得善终 bù dé shàn zhōng
释义: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5、不得而知 bù dé ér zhī
释义: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6、不言不语 bù yán bù yǔ
释义: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7、傲睨得志 ào nì dé zhì
释义: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8、出手得卢 chū shǒu dé lú
释义:出手得卢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出处:《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9、半部论语 bàn bù lún yǔ
释义:半部论语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吹弹得破 chuī tán dé pò
释义:吹弹得破 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张生有福也呵!”
11、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释义:唾手可得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出处:《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12、垂手可得 chuí shǒu kě dé
释义:垂手可得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13、垂手而得 chuí shǒu ér dé
释义:垂手而得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14、大得人心 dà dé rén xīn
释义: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出处:《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15、安闲自得 ān xián zì dé
释义: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16、寸利必得 cùn lì bì dé
释义: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17、得不偿丧 dé bù cháng sàng
释义:得不偿丧 见“得不偿失”。
出处: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18、得不补失 dé bù bǔ shī
释义:得不补失 见“得不偿失”。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19、得不酬失 dé bù chóu shī
释义:得不酬失 见“得不偿失”。
出处:《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20、得人死力 dé rén sǐ lì
释义:得人死力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出处:《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21、得天独厚 dé tiān dú hòu
释义:得天独厚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出处: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22、得失参半 dé shī cān bàn
释义:得失参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23、得寸则寸 dé cùn zé cùn
释义: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24、必不得已 bì bù dé yǐ
释义:必不得已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25、成败得失 chéng bài dé shī
释义:成败得失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26、打得火热 dǎ dé huǒ rè
释义:打得火热 形容十分亲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27、拔十得五 bá shí dé wǔ
释义: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28、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释义:春风得意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9、楚弓复得 chǔ gōng fù dé
释义:楚弓复得 喻失物复得。
出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30、楚弓楚得 chǔ gōng chǔdé
释义: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31、楚得楚弓 chǔ dé chǔ gōng
释义:楚得楚弓 见“楚弓楚得”。
出处:见“楚弓楚得”。
32、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33、班师得胜 bān shī dé shèng
释义:班师得胜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34、穿井得人 chuān jǐng dé rén
释义:穿井得人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35、超然自得 chāo rán zì dé
释义:超然自得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36、逼不得已 bī bù dé yǐ
释义:逼不得已 逼:逼迫。迫不得已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37、除狼得虎 chú láng dé hǔ
释义: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38、不得违误 bù dé wéi wù
释义:不得违误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39、遨翔自得 áo xiáng zì dé
释义:遨翔自得 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40、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释义: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