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开头的词语四字词语(主开头的成语有哪些):上行下效,不分主次,主一无适,主圣臣直,主圣臣良,主守自盗,主客颠倒,主少国疑,主忧臣劳,主忧臣辱,主情造意,主敬存诚,主文谲谏,主明臣直,主次不分,主观主义,主观臆断,主贤臣良,君辱臣死,主动请缨,义不得辞。
- 1、上行下效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 释义:上行下效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出处: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2、不分主次 bù fēn zhǔ cì - 释义:不分主次 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出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 3、主一无适 zhǔ yī wú shì - 释义:主一无适 专一,无杂念。 - 出处:《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 4、主圣臣直 zhǔ shèng chén zhí - 释义:主圣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 5、主圣臣良 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 释义:主圣臣良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出处:《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 6、主守自盗 zhǔ shǒu zì dào - 释义:主守自盗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 出处:《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7、主客颠倒 zhǔ kè diān dǎo - 释义:主客颠倒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 出处: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 8、主少国疑 zhǔ shǎo guó yí - 释义: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 9、主忧臣劳 zhǔ yōu chén láo - 释义:主忧臣劳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 10、主忧臣辱 zhǔ yōu chén rǔ - 释义:主忧臣辱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11、主情造意 zhǔ qíng zào yì - 释义:主情造意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 12、主敬存诚 zhǔ jìng cún chéng - 释义:主敬存诚 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 出处:语本《易·乾》:“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 
- 13、主文谲谏 zhǔ wén jué jiàn - 释义: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 出处:《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14、主明臣直 zhǔ míng chén zhí - 释义: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出处: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15、主次不分 zhǔ cì bù fēn - 释义:主次不分 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16、主观主义 zhǔ guān zhǔ yì - 释义:主观主义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 17、主观臆断 zhǔ guān yì duàn - 释义:主观臆断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18、主贤臣良 zhǔ xián chén liáng - 释义:主贤臣良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出处:唐·白居易《敢谏鼓斌》:“声闻于外、以彰我主贤臣良。” 
- 19、君辱臣死 jūn rǔ chén sǐ - 释义:君辱臣死 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 20、主动请缨 zhu dong qing ying - 释义:主动请缨 本来是红缨枪上的装饰物红绳。 
- 21、义不得辞 yì bù dé cí - 释义:义不得辞 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出处: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