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人说的话很深刻的成语(形容讲话很深刻的成语):文思敏捷,一语中的,一语破的,一针见血,三人成虎,三足鼎立,不徐不疾,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从从容容,从容不迫,入木三分,其味无穷,出口成章,出言成章,分条析理,剪烛西窗,发人深思,发人深省,塞翁失马,如坐春风,心如止水,怅然自失,慢条斯理,成竹在胸,晓风残月,条分缕析,析缕分条,泰然处之,独到之处,独树一帜,耐人寻味,茹毛饮血,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身体力行,躲躲闪闪,闪烁其词,面不改色,稳若泰山。
1、文思敏捷 wén sī mǐn jié
释义:文思敏捷 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出处:《旧唐书·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2、一语中的 yī yǔ zhōng de
释义:一语中的 见“一语破的”。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3、一语破的 yī yǔ pò dì
释义: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4、一针见血 yī zhēn jiàn xiě
释义:一针见血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5、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人成虎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6、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三足鼎立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7、不徐不疾 bù xú bù jí
释义: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8、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9、不紧不慢 bù jīn bù màn
释义:不紧不慢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10、从从容容 cóng cóng róng róng
释义:从从容容 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必须放他进内,从从容容,慢慢为之方可。”
11、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12、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释义:入木三分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3、其味无穷 qí wèi wú qióng
释义:其味无穷 味:回味;玩味;穷:尽。形容含义深刻;让人回味不尽。
出处: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14、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5、出言成章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释义: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16、分条析理 fēn tiáo xī lǐ
释义:分条析理 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17、剪烛西窗 jiǎn zhú xī chuāng
释义:剪烛西窗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发人深思 fā rén shēn sī
释义: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19、发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释义: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出处: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20、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塞翁失马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21、如坐春风 rú zuò chūn fēng
释义:如坐春风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出处: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第四卷:“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22、心如止水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心如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3、怅然自失 chàng rán zì shī
释义:怅然自失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24、慢条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慢条斯理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25、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释义: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26、晓风残月 xiǎo fēng cán yuè
释义:晓风残月 拂晓时的清风;残余的月影。指天明时的景色。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也形容歌妓的清唱。残月:天将亮时的月亮。
出处:宋 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7、条分缕析 tiáo fēn lǚ xī
释义:条分缕析 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出处:《明史 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
28、析缕分条 xī lǚ fēn tiáo
释义:析缕分条 析:剖析;缕:线。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出处: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说经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采。窃欲析缕分条,加以翦截。”
29、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泰然处之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30、独到之处 dú dào zhī chù
释义:独到之处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31、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独树一帜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32、耐人寻味 nài rén xún wèi
释义:耐人寻味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33、茹毛饮血 rú máo yǐn xuè
释义:茹毛饮血 茹:音如;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34、言之有序 yán zhī yǒu xù
释义: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出处:《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35、言之有理 yán zhī yǒu lǐ
释义: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36、身体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
释义: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37、躲躲闪闪 duǒ duǒ shǎn shǎn
释义: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38、闪烁其词 shǎn shuò qí cí
释义: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39、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面不改色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40、稳若泰山 wěn ruò tài shān
释义:稳若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安如泰山,福喜屡臻。"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