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非常吓人的四字词语(形容很吓人的成语):不堪入目,不解衣带,乌面鹄形,乱首垢面,人言可畏,伤心惨目,兵凶战危,冬日可爱,势焰熏天,囚首垢面,夏日可畏,心惊肉战,心惊肉跳,怒容可掬,惨不忍睹,望而却步,毛发尽竖,毛骨悚然,流言蜚语,灰容土貌,秉笔直书,肉跳心惊,肉跳神惊,肉颤心惊,苛政猛于虎,蜂目豺声,衣冠齐楚,视为畏途,谭虎色变,面如傅粉,面目可憎,面目狰狞,面貌狰狞,鹄面鸠形,鼓吻奋爪,鼠目獐头,龙章凤姿,视如畏途,阳秋可畏,恶梦初醒。
1、不堪入目 bù kān rù mù
释义:不堪入目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2、不解衣带 bù jiě yī dài
释义:不解衣带 解:脱去,解下。不脱衣服就休息,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3、乌面鹄形 wū miàn hú xíng
释义:乌面鹄形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出处:《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4、乱首垢面 luàn shǒu gòu miàn
释义:乱首垢面 犹蓬头垢面。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5、人言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释义:人言可畏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出处:《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6、伤心惨目 shāng xīn cǎn mù
释义:伤心惨目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7、兵凶战危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释义: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出处: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8、冬日可爱 dōng rì kě ài
释义: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9、势焰熏天 shì yàn xūn tiān
释义:势焰熏天 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熏天,熏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10、囚首垢面 qiú shǒu gòu miàn
释义: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11、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
释义: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12、心惊肉战 xīn jīng ròu zhàn
释义:心惊肉战 见“心惊肉跳”。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13、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释义: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14、怒容可掬 nù róng kě jū
释义:怒容可掬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15、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6、望而却步 wàng ér què bù
释义:望而却步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17、毛发尽竖 máo fà jìn shù
释义:毛发尽竖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18、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毛骨悚然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19、流言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20、灰容土貌 huī róng tǔ mào
释义: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出处: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21、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2、肉跳心惊 ròu tiào xīn jīng
释义:肉跳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23、肉跳神惊 ròu tiào shén jīng
释义:肉跳神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24、肉颤心惊 ròu chàn xīn jīng
释义:肉颤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25、苛政猛于虎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释义:苛政猛于虎 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6、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左丘明《左传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27、衣冠齐楚 yī guān qí chǔ
释义:衣冠齐楚 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28、视为畏途 shì wéi wèi tú
释义:视为畏途 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29、谭虎色变 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谭虎色变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出处: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30、面如傅粉 miàn rú fǔ fěn
释义: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31、面目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释义:面目可憎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32、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释义: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33、面貌狰狞 miàn mào zhēng níng
释义:面貌狰狞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一个个身长臂大,面貌狰狞。”
34、鹄面鸠形 hú miàn jiū xíng
释义:鹄面鸠形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出处:《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35、鼓吻奋爪 gǔ wěn fèn zhǎo
释义:鼓吻奋爪 犹言张牙舞爪。
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36、鼠目獐头 shǔ mù zhāng tóu
释义:鼠目獐头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处:《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37、龙章凤姿 lóng zhāng fèng zī
释义:龙章凤姿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38、视如畏途 shì rú wèi tú
释义:视如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出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39、阳秋可畏 yáng qiū kě wèi
释义:阳秋可畏 阳秋:原作“春秋”。《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明·焦竑《献徵录》:"储瓘为考功郎中,藏否不曲当,一时人士悚然曰;‘阳秋可畏’"
40、恶梦初醒 è mèng chū xǐng
释义:恶梦初醒 像从可怕的梦境中解脱出来一样。形容灾难过后,心存余悸。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三:"好像恶梦初醒时那样觉得生命是何等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