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疑神疑鬼自惊慌的成语(形容疑神弄鬼虚惊一场的成语):做贼心虚,壁间蛇影,弓影浮杯,心神不宁,杯弓蛇影,杯蛇幻影,疑人疑鬼,疑神疑鬼,疑神见鬼,疑鬼疑神,自相惊扰,草木皆兵,蛇影杯弓,风声鹤唳,鹤唳风声。
- 1、做贼心虚 zuò zéi xīn xū - 释义:做贼心虚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 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 2、壁间蛇影 bì jiān shé yǐng - 释义:壁间蛇影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出处: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3、弓影浮杯 gōng yǐng fú bēi - 释义:弓影浮杯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出处: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 4、心神不宁 xīn shén bù níng - 释义:心神不宁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 5、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 6、杯蛇幻影 bēi shé huàn yǐng - 释义:杯蛇幻影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7、疑人疑鬼 yí rén yí guǐ - 释义:疑人疑鬼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形容非常多疑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 
- 8、疑神疑鬼 yí shén yí guǐ - 释义:疑神疑鬼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 出处: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 9、疑神见鬼 yí shén jiàn guǐ - 释义:疑神见鬼 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 10、疑鬼疑神 yí guǐ yí shén - 释义:疑鬼疑神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 
- 11、自相惊扰 zì xiāng jīng rǎo - 释义:自相惊扰 自己人互相惊吓不安。 -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12、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13、蛇影杯弓 shé yǐng bēi gōng - 释义: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 出处:汉 应劭《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 14、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15、鹤唳风声 hè lì fēng shēng - 释义:鹤唳风声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出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