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向害羞是成语吗(形容内向害羞的成语):不声不响,举止言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忸忸怩怩,扭扭捏捏,沉吟不语,沉静寡言,沉默寡言,烟视媚行,羞口羞脚,羞羞答答,能言善辩,讷口少言,默不作声,默不做声,默默无言,不善言辞,寡言少语。
1、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
释义: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2、举止言谈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举止言谈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3、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口若悬河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4、喋喋不休 dié dié bù xiū
释义: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5、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释义:夸夸其谈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6、忸忸怩怩 niǔ niǔ ní ní
释义:忸忸怩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7、扭扭捏捏 niǔ niǔ niē niē
释义:扭扭捏捏 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8、沉吟不语 chén yīn bù yǔ
释义:沉吟不语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9、沉静寡言 chén jìng guǎ yán
释义:沉静寡言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10、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11、烟视媚行 yān shì mèi xíng
释义: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12、羞口羞脚 xiū kǒu xiū jiǎo
释义:羞口羞脚 羞:难为情。口和脚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谈举止不大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
13、羞羞答答 xiū xiū dā dā
释义:羞羞答答 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14、能言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15、讷口少言 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讷口少言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16、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17、默不做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做声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18、默默无言 mò mò wú yán
释义: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19、不善言辞 bu shan yan ci
释义:不善言辞 是汉语中的四字成语,通常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0、寡言少语 guǎ yán shǎo yǔ
释义:寡言少语 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