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上飞机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社燕秋鸿,兔丝燕麦,兔葵燕麦,幕燕釜鱼,幕燕鼎鱼,有名无实,池鱼堂燕,池鱼幕燕,燕昭好马,燕雁代飞,燕颔虎头,燕颔虎须,燕颔虎颈,莺歌燕舞,莺歌燕语,虎头燕颔,釜鱼幕燕,鼎鱼幕燕,龙威燕颔。
1、社燕秋鸿 shè yàn qiū hóng
释义: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出处:宋·张先《西江月》词:"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坐对旗亭说梦。"
2、兔丝燕麦 tù sī yàn mài
释义:兔丝燕麦 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魏书 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3、兔葵燕麦 tù kuí yàn mài
释义: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4、幕燕釜鱼 mù yàn fǔ yú
释义:幕燕釜鱼 见“幕燕鼎鱼”。
出处:《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5、幕燕鼎鱼 mù yàn dǐng yú
释义:幕燕鼎鱼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6、有名无实 yǒu míng wú shí
释义:有名无实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出处:《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7、池鱼堂燕 shi yú táng yàn
释义:池鱼堂燕 比喻无辜受祸。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
8、池鱼幕燕 shi yú mù yàn
释义:池鱼幕燕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出处: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9、燕昭好马 yàn zhāo hǎo mǎ
释义:燕昭好马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出处:《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10、燕雁代飞 yàn yàn dài fēi
释义:燕雁代飞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11、燕颔虎头 yàn hàn hǔ tóu
释义:燕颔虎头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12、燕颔虎须 yàn hàn hǔ xū
释义: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13、燕颔虎颈 yàn hàn hǔ jǐng
释义: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14、莺歌燕舞 yīng gē yàn wǔ
释义:莺歌燕舞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处: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15、莺歌燕语 yīng gē yàn yǔ
释义:莺歌燕语 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春景》:“见了些,红红绿绿桃共杏,最喜春日晴。莺歌燕语,云淡风轻,水秀山明。”
16、虎头燕颔 hǔ tóu yàn hàn
释义: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17、釜鱼幕燕 fǔ yú mù yàn
释义:釜鱼幕燕 生活在锅里的鱼、筑巢在帷幕上的燕。比喻处境极不完全。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出处: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今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18、鼎鱼幕燕 dǐng yú mù yàn
释义: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出处:南朝 梁 萧统《文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19、龙威燕颔 lóng wēi yàn hàn
释义: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