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可恨的成语怎么说(形容可恨的人的成语):上树拔梯,不逞之徒,亡命之徒,十恶不赦,千人所指,卑鄙无耻,同仇敌忾,咬牙切齿,坏人坏事,大逆不道,嫉贪如雠,小肚鸡肠,居心叵测,巧取豪夺,心术不正,恨之入骨,恨如头醋,恶贯满盈,愤世嫉俗,敌忾同仇,敌王所忾,无恶不作,深恶痛疾,深恶痛绝,疾恶如风,疾首痛心,疾首蹙额,痛入骨髓,痛心疾首,老鼠过街,脑满肠肥,落井下石,衣冠禽兽,过街老鼠,鸡鸣狗盗。
- 1、上树拔梯 shàng shù bá tī - 释义:上树拔梯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 出处: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 2、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 释义: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3、亡命之徒 wáng mìng zhī tú - 释义: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出处:《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 4、十恶不赦 shí è bù shè - 释义: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 5、千人所指 qiān rén suǒ zhǐ - 释义:千人所指 指:指责。许多人在指责。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6、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 - 释义: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 7、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 释义: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 8、咬牙切齿 yǎo yá qiè chǐ - 释义:咬牙切齿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 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9、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10、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 释义:大逆不道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11、嫉贪如雠 jí tān rú chóu - 释义:嫉贪如雠 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九卷:“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嫉贪如仇。” 
- 12、小肚鸡肠 xiǎo dù jī cháng - 释义:小肚鸡肠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13、居心叵测 jū xīn pǒ cè - 释义:居心叵测 叵:不可;测:推测;料想;居心:存心;指怀着某种念头。存心险恶;估摸不透。 - 出处:清 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覆靡常。” 
- 14、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 - 释义:巧取豪夺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 出处: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15、心术不正 xīn shù bù zhèng - 释义: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 16、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 释义:恨之入骨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 出处: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 17、恨如头醋 hèn rú tóu cù - 释义:恨如头醋 比喻非常可恶,令人痛恨。 -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家人、婆娘,两天要打八顿。这些人都恨如头醋。” 
- 18、恶贯满盈 è guàn mǎn yíng - 释义:恶贯满盈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 出处:《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19、愤世嫉俗 fèn shì jí sú - 释义:愤世嫉俗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 出处: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20、敌忾同仇 dí kài tóng chóu - 释义:敌忾同仇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 21、敌王所忾 dí wáng suǒ kài - 释义:敌王所忾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 出处:《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 22、无恶不作 wú è bù zuò - 释义:无恶不作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 23、深恶痛疾 shēn wù tòng jí - 释义: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24、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 - 释义:深恶痛绝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25、疾恶如风 jí è rú fēng - 释义: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 出处:《后汉书 陈蕃传》:“震(朱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 26、疾首痛心 jí shǒu tòng xīn - 释义: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 27、疾首蹙额 jí shǒu cù é - 释义: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28、痛入骨髓 tòng rù gǔ suǐ - 释义:痛入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29、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 释义: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30、老鼠过街 lǎo shǔ guò jiē - 释义:老鼠过街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31、脑满肠肥 nǎo mǎn cháng féi - 释义:脑满肠肥 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肠子脂肪多;体胖。指由于生活舒适;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样子。 - 出处:唐 李百药《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 32、落井下石 luò jǐng xià shí - 释义:落井下石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33、衣冠禽兽 yī guān qín shòu - 释义:衣冠禽兽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 出处:明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 34、过街老鼠 guò jiē lǎo shǔ - 释义:过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 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 35、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 释义:鸡鸣狗盗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