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字写得不好的四字词语(形容字写得很差的成语):一塌糊涂,七扭八歪,不可收拾,不堪入目,不通文墨,东倒西歪,乱七八糟,信笔涂鸦,兴味索然,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大煞风景,平平常常,张牙舞爪,弯弯曲曲,惨不忍睹,春蚓秋蛇,有始无终,杂乱无章,枯燥乏味,枯燥无味,横七竖八,歪七扭八,歪歪斜斜,毫不相干,离题万里,索然无味,聱牙诘曲,虎头蛇尾,诘曲聱牙,身不由主,辞不达义,遣词造句,鄙言累句,平淡无味,词不逮理。
1、一塌糊涂 yī tā hú tú
释义: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2、七扭八歪 qī niǔ bā wāi
释义:七扭八歪 形容不端正。
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3、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4、不堪入目 bù kān rù mù
释义:不堪入目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5、不通文墨 bù tōng wén mò
释义:不通文墨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6、东倒西歪 dōng dǎo xī wāi
释义:东倒西歪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7、乱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
释义:乱七八糟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8、信笔涂鸦 xìn bǐ tú yā
释义:信笔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9、兴味索然 xìng wèi suǒ rán
释义:兴味索然 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
出处: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10、味同嚼蜡 wèi tóng jiáo là
释义: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出处:《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11、味如鸡肋 wèi rú jī lèi
释义: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2、大煞风景 dà shā fēng jǐng
释义:大煞风景 煞:同“杀”;损伤;消减。大大损伤风景自然美。形容大大地损伤兴致。
出处:唐 李商隐《杂纂》:“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13、平平常常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
释义: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
14、张牙舞爪 zhāng yá wǔ zhǎo
释义:张牙舞爪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15、弯弯曲曲 wān wān qū qū
释义:弯弯曲曲 曲折不直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16、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7、春蚓秋蛇 chūn yǐn qiū shé
释义: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8、有始无终 yǒu shǐ wú zhōng
释义:有始无终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汉 扬雄《法言 孝至》:“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孰宁?’”
19、杂乱无章 zá luàn wú zhāng
释义:杂乱无章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20、枯燥乏味 kū zào fá wèi
释义:枯燥乏味 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
21、枯燥无味 kū zào wú wèi
释义:枯燥无味 单调呆板;毫无趣味。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22、横七竖八 héng qī shù bā
释义: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23、歪七扭八 wāi qī niǔ bā
释义:歪七扭八 歪歪扭扭,不直
出处:老舍《小人物自述》:“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24、歪歪斜斜 wāi wāi xié xié
释义:歪歪斜斜 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
25、毫不相干 háo bù xiāng gān
释义:毫不相干 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
26、离题万里 lí tí wàn lǐ
释义:离题万里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27、索然无味 suǒ rán wú wèi
释义: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28、聱牙诘曲 áo yá jié qū
释义:聱牙诘曲 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29、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虎头蛇尾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30、诘曲聱牙 jié qǔ áo yá
释义:诘曲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31、身不由主 shēn bù yóu zhǔ
释义:身不由主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32、辞不达义 cí bù dá yì
释义:辞不达义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出处: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33、遣词造句 qiǎn cí zào jù
释义:遣词造句 运用词语组织句子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
34、鄙言累句 bǐ yán lěi jù
释义:鄙言累句 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出处:《南史·鲍照传》:"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
35、平淡无味 píng dàn wú wèi
释义:平淡无味 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出处: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九征一》:"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成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36、词不逮理 cí bù dài lǐ
释义: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