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燃烧的成语有哪些(形容燃烧自己的成语):不可抗拒,不可收拾,事过境迁,危在旦夕,厝火积薪,四面八方,心如死灰,怒火中烧,朝不保夕,枯木死灰,民怨沸腾,烽火四起,燎原烈火,盲人瞎马,绝薪止火,酣歌恒舞,鱼烂土崩,皎阳似火。
1、不可抗拒 bù kě kàng jù
释义:不可抗拒 不能抵抗并拒绝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2、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释义:不可收拾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3、事过境迁 shì guò jìng qiān
释义:事过境迁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境:情况;迁:变动。
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4、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5、厝火积薪 cuò huǒ jī xīn
释义:厝火积薪 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6、四面八方 sì miàn bā fāng
释义:四面八方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7、心如死灰 xīn rú sǐ huī
释义: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8、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9、朝不保夕 zhāo bù bǎo xī
释义:朝不保夕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10、枯木死灰 kū mù sǐ huī
释义: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1、民怨沸腾 mín yuàn fèi téng
释义:民怨沸腾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12、烽火四起 fēng huǒ sì qǐ
释义: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13、燎原烈火 liáo yuán liè huǒ
释义:燎原烈火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14、盲人瞎马 máng rén xiā mǎ
释义:盲人瞎马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15、绝薪止火 jué xīn zhǐ huǒ
释义: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16、酣歌恒舞 hān gē héng wǔ
释义:酣歌恒舞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出处:《尚书 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17、鱼烂土崩 yú làn tǔ bēng
释义:鱼烂土崩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18、皎阳似火 jiǎo yáng shì huǒ
释义: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