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内心激动的成语(描写内心激动的成语):不能自已,乐不可支,乐乐陶陶,乐以忘忧,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动人心弦,哀丝豪竹,喜上眉梢,喜不自禁,喜不自胜,喜从天降,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气洋洋,喜眉笑眼,喜笑颜开,大喜过望,心潮澎湃,心花怒放,心醉神迷,忠孝节烈,情不自禁,感人肺腑,感恩戴德,感慨激昂,感激涕零,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更上一层楼,欢天喜地,欢欣鼓舞,欣喜若狂,热血沸腾,百感交集,笑逐颜开,谢天谢地,麦穗两歧。
1、不能自已 bù néng zì yǐ
释义: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2、乐不可支 lè bù kě zhī
释义:乐不可支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3、乐乐陶陶 lè lè táo táo
释义:乐乐陶陶 陶陶:快乐的样子。心情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明·朱有燉《十长生》第二折:“似这雪,农夫每喜年丰乐乐陶陶,争如俺,神仙每玩瑶华散袒逍遥。”
4、乐以忘忧 lè yǐ wàng yōu
释义: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6、其乐融融 qí lè róng róng
释义:其乐融融 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7、动人心弦 dòng rén xīn xián
释义:动人心弦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
出处: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8、哀丝豪竹 āi sī háo zhú
释义:哀丝豪竹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唐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9、喜上眉梢 xǐ shàng méi shāo
释义:喜上眉梢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10、喜不自禁 xǐ bù zì jīn
释义:喜不自禁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出处: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11、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释义:喜不自胜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出处: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12、喜从天降 xǐ cóng tiān jiàng
释义:喜从天降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13、喜出望外 xǐ chū wàng wài
释义: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14、喜形于色 xǐ xíng yú sè
释义:喜形于色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15、喜气洋洋 xǐ qì yáng yáng
释义:喜气洋洋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16、喜眉笑眼 xǐ méi xiào yǎn
释义:喜眉笑眼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
出处: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17、喜笑颜开 xǐ xiào yán kāi
释义:喜笑颜开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18、大喜过望 dà xǐ guò wàng
释义:大喜过望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19、心潮澎湃 xīn cháo péng pài
释义:心潮澎湃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出处: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20、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释义:心花怒放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21、心醉神迷 xīn zuì shén mí
释义:心醉神迷 见“心醉魂迷”。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22、忠孝节烈 zhōng xiào jié liè
释义:忠孝节烈 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
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
23、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īn
释义: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24、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释义: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出处: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25、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释义:感恩戴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26、感慨激昂 gǎn kǎi jī áng
释义:感慨激昂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27、感激涕零 gǎn jī tì líng
释义: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28、慷慨激昂 kāng kǎi jī áng
释义:慷慨激昂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29、扣人心弦 kòu rén xīn xián
释义: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30、更上一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释义:更上一层楼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唐 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1、欢天喜地 huān tiān xǐ dì
释义: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32、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释义:欢欣鼓舞 欢欣:快乐而兴奋;鼓舞:振奋。指快乐得欢舞跳跃。形容非常高兴;非常振奋。
出处: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33、欣喜若狂 xīn xǐ ruò kuáng
释义:欣喜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4、热血沸腾 rè xuè fèi téng
释义:热血沸腾 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
出处: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35、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释义:百感交集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36、笑逐颜开 xiào zhú yán kāi
释义:笑逐颜开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
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37、谢天谢地 xiè tiān xiè dì
释义:谢天谢地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38、麦穗两歧 mài suì liǎng qí
释义:麦穗两歧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