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压抑的成语(形容心情压抑成语):上下天光,不以为意,不慌不忙,不由自主,不露声色,乐极生悲,从容自若,出头之日,切肤之痛,勃然变色,号啕大哭,哄堂大笑,哭笑不得,大千世界,妨功害能,平心静气,怒火中烧,怒火冲天,恼羞成怒,悲痛欲绝,情不自禁,惊涛骇浪,愁云惨淡,愤愤不平,按捺不住,春和景明,暗淡无光,毫不在意,火上加油,火冒三丈,狂风怒号,眉飞色舞,肝肠寸断,若无其事,身不由己,轻举妄动,闷闷不乐,面不改色,风平浪静,风雨如晦。
1、上下天光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
释义:上下天光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释义: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3、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4、不由自主 bù yóu zì zhǔ
释义: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5、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释义:不露声色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6、乐极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释义:乐极生悲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7、从容自若 cóng róng zì ruò
释义:从容自若 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出处: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8、出头之日 chū tóu zhī rì
释义:出头之日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出处: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9、切肤之痛 qiè fū zhī tòng
释义:切肤之痛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10、勃然变色 bó rán biàn sè
释义:勃然变色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11、号啕大哭 háo táo dà kū
释义: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出处:《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12、哄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释义:哄堂大笑 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出处: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13、哭笑不得 kū xiào bù dé
释义: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出处: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14、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释义: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15、妨功害能 fáng gōng hài néng
释义:妨功害能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而防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
16、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释义:平心静气 心情平稳;态度冷静;不鲁莽行事。
出处:宋 吕本中《官箴》:“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17、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18、怒火冲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释义:怒火冲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19、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20、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1、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īn
释义: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22、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惊涛骇浪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23、愁云惨淡 chóu yún cǎn dàn
释义:愁云惨淡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出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4、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25、按捺不住 àn nà bù zhù
释义:按捺不住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26、春和景明 chūn hé jǐng míng
释义: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7、暗淡无光 àn dàn wú guāng
释义: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28、毫不在意 háo bù zài yì
释义:毫不在意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29、火上加油 huǒ shàng jiā yóu
释义:火上加油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30、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1、狂风怒号 kuáng fēng nù háo
释义: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2、眉飞色舞 méi fēi sè wǔ
释义:眉飞色舞 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33、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肝肠寸断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4、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35、身不由己 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身不由己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36、轻举妄动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释义:轻举妄动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37、闷闷不乐 mèn mèn bù lè
释义: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38、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面不改色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39、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40、风雨如晦 fēng yǔ rú huì
释义:风雨如晦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